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三百四十八卷,马端临撰。马端临(1254-约1324),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省)人,元代著名历史学家。父廷鸾,南宋度宗时为右相兼枢密使,因与贾似道不合去官,著有《读史旬编》,“始以备遗忘,授儿曹而已”。咸淳九年(1273),马端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南宋亡,隐居不仕。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前后,其父卒,始出为慈湖书院山长。大约与此同时,开始撰写该书。前后“用心二十余年”,“著为成书,名曰《文献通考》”。元仁宗延珰五年(1318),任柯山书院山长。弘文辅粹德真人王寿衍巡访至饶州乐平,见其所著之书,”凡于治道有关者,无不彪分汇列,井井有条”。(《文献通考抄白》)明年,王寿衍写了《进文献通考表》,连同“缮写成帙,校勘无差”的三百四十八卷并序目装订成六十八册,进献元仁宗。英宗至治二年(1322)刊印时,又请马端临带原稿亲自校勘。随后,以其为台州路学教授(秩正九品)。泰定帝元年(1324),全书刻成。马端临以纪传体“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之道”,编年体的《资治通鉴》却又是“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要“推寻”典章经制的“变通张驰之‘故’”,必须“融会错综,原始要终”。杜佑《通典》肇自上古,以至唐天宝末,“历代因革之故,粲然可考”,但有“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的“遗憾”。(《文献通考自序》)马端临遂分《通典》的“食货”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等八个门类,将其“选举”分为选举、学校二个门类,“职官”一类因其旧,析其“礼”为郊社、宗庙、王礼三个门类,乐、兵、刑三个门类仍依《通典》,新增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个门类,改“州郡”为舆地、“边防”为四裔,共计分为二十四个门类。其帝系、封建两个门类,是直接承继了《唐会要》的分类。经籍、象纬、物异三个门类,则是因史志中的经籍、天文、灾异而分其类。各门类记事,起自上古,至于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其中,偶有涉及宁宗以后者。新增五个门类,则采摭诸书而成。其余十九个门类记事,天宝以前增益《通典》所未备,天宝至嘉定末则续而成之。书中叙事本之经史,参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者,谓之“文”。其论事,先取当时臣僚奏议,次及近代诸儒评论,谓之“献”。马端临“己意”,则标以“按”字,以辨诸史之可疑,用论先儒之未当,即所谓“考”。其“文”、“献”、“考”,贯通因仍,使各门类及其中各部分的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因名其书为《文献通考》。全书编排,颇具特色。每一门类,依时代先后叙事,前有小序详其著述之成规,考订之新意。具体排印,叙事之文顶格,补充叙事则低一格,诸儒评论及其“按”语再低一格。其间,夹有小注。在评论中,有引“光公曰”者,即其父廷鸾之说,可见马端临的家学渊源。其“文”的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罗,二是考订。网罗主要体现在补前史之缺上,《史记》的“世家”只记载了春秋十二诸侯和战国七雄,其它一些小国则无专篇记述,马端临“摭各国事实之可考者,仿世家之体例”,在“封建”这一门类中补写了七十余篇有关内容,叙“春秋列国传授本末事迹”。考订即其所说“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信”的依据,首先是来源可信。不同的记载,以原始记录为据。《资治通鉴》记唐玄宗天宝六载选举事,以李林甫干扰“遂无一人及第”,马端临则用《唐登科记》“是年进士二十三人”等记载证明了司马光的上述说法不可信。(《文献通考》卷二九《举士》)书中“献”的部分,主要是采录评论是非得失允当、可取者,也有一些考订典故的内容。“考”的部分,即其按语,再加上各门类小序及全书自序,贯穿古今,展示出马端临对历史进程的全面总结。全书分二十四个门类,囊括了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横剖面上勾画出当时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风貌。马端临以其“会通”的思想,将中古以前的社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太古阶段自伏羲至尧舜,夏商周三代又为一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有“公天下之心”的阶段。秦以后的社会与秦以前的社会,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公天下之心”,另为一个阶段。社会的变化,受“势”的支配。“势”是一种必然,著此书就在于要求得“变通张驰之‘故’”。马端临认为,造成这种“势”有两大因素,一是“心”即有无“公天下之心”的“心”;二是“利”,即各主要社会集团的利益,它制约着典制、政策的制定。稽古以经邦,是马端临著书的直接出发点,强调“知时适变”,“反古实难”。同时,从多方面总结宋代衰亡的教训,如指出其“国用”方面的四弊,赋税职役的苛重,守内虚外与妥协苟且的恶果,等等。现今流传的该书最早刻本是,元泰定帝年间西湖书院刊刻本。明代以后,刻本颇多。正德年间,有“慎独斋”校正本。嘉靖年间,有司礼监刊本。清乾隆年间,有四库馆刊本、武英殿本。咸丰年间,有崇仁谢氏本。目前的通行本,是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的“十通”合刊本。《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两册,后附考证三卷。1986年,中华书局据以重新影印出版,并增编了目录,以便检索。

猜你喜欢

  • 叶子诗言志

    十二卷。明叶秉敬(约1615年前后在世,)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司参议。秉敬著有《字孪》(已著录)。《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 慎柔五书

    五卷。明胡慎柔(1572-1636)撰。胡慎柔,法名住想,武进(今属江苏省)人。幼贫,寄育僧寺,好学,通经史。曾从学于周慎斋弟子查万合,后经查万合介绍而为周慎斋门人,尽得周氏所传,周氏之书多由他诠次行

  • 质盦经说

    一卷。清末白作霖撰。作霖字振民,江苏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修业于南菁书院,向黄以周习经学。此书说经三十五条,均为书院应课之作,并经黄以周审定。作霖治经,致

  • 痘疹全书博爱心鉴

    见《痘疹博爱心鉴》。

  • 虞初新志

    二十卷。清张潮(1605-?)编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清初文学家。以岁贡生官翰林院孔目。喜刻书,曾辑刻有《昭代丛书》、《檀几书丛》,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

  • 枝江县志

    ①十卷,清周廷桂修,杨际春纂。周廷桂,字月枝,直隶东光县人,吏员,官枝江知县。枝江,秦以蜀江至此的分支为诸州,因以名县。宋元以前县志无考。明成化知县关忠创修,正德知县成斐续修,嘉靖知县柳华、董燧三修、

  • 京山县志

    ①十卷,清吴游龙修,王演纂。吴游龙,字禹门,盛京辽阳(辽宁辽阳)人。王演,字鹿材,本县人,贡生,官大理评事。考京山,汉为竟陵县地,隋初置京山县,历代不改。县志自宋时附郡志,未有专书。明初沿宋志,志郡即

  • 周易参同契解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

  •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

  • 今古文尚书授受源流

    一卷。清马贞榆撰。马贞榆字贵立,广东顺德人,优贡生。本书就《尚书》考定今、古文的授受源流,今文首为伏生,其次为张生、欧阳生、晁错等以及后汉治欧阳《尚书》而不知师承的牟长等人。后汉治大夏侯《尚书》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