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文格论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成书十年后方有《说铃》。毛先舒撰著《噀书》,曾参考《救文格论》、《日知录》。可见,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后来才编入《日知录》中。并非时人割删,另立书名,内容多为论史之文。现有道光五年(1825)聚秀堂《说铃》本,1879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排印本,1885年《亭林遗书补遗》本,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排印本。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共收录文章十余篇,包括《论史家之误》、《古人不以甲子名岁》、《史重书日例》、《史家追纪月日之法》、《史家月日不必顺序》、《以干支为年号》、《年号地名必全书》、《古人必以日月系年》、《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史书之一年两号》、《日分十二时之始》等。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年号、纪年法、表志、地理、职方等)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清佚名辑《国朝名人著述丛书》(收录该书》之一,光绪五年(1879)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独断

    二卷。东汉蔡邕(132-192)所撰。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喜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曾为河平长、郎中,后迁议郎。嘉平四年(175),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

  • 明穆宗实录

    七十卷。明张居正(详见《通鉴直解》)等奉敕修。隆庆六年(1572)十月,命朱希忠为监修官,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负责纂修。寻改命张溶为监修官,总裁官仍为张、吕二人,万历二年(1574)七月书成。该书

  • 说文商议残本

    一卷。清郑知同撰。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浅说》。是稿因郑氏之殁,残而未完,郑氏遗书因而未收。1928年,丁福保辑《说文解字诂林》,搜得抄本,刊入其中。仅存数十条,前后亦无序跋,只是摘录诸家说解商榷之,

  • 六鉴举要

    六卷。明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取《帝鉴》、《相鉴》、《言鉴》、《牧鉴》、《珰鉴》、《闺鉴》六书,各撮取其文,合为一帙,其漏略殊甚,不足以言著作。有明万历中

  • 清秘述闻

    十六卷。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原名运昌,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即满语“勤勉”之意。曾筑梧门书屋,学者又称梧门先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

  • 师白山房讲易

    三卷。清张学尹撰。张学尹字子任,号听翁,湖南湘阴人,曾主讲宛南书院。此书成于道光九年(1829),为其在书院时的易学讲义。前有作者自序:“自束发受书,即寝食于易,以至于今。其始泛览于百家之言者十有余年

  • 异林

    一名梅花渡异林,一名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十卷。明支允坚(生卒年不详)撰。支允坚,字子固,号梅坡居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支允坚所撰四种书的合刻本,共十卷,其中《轶史随笔》二卷,《时事漫记》三卷,《轶语

  • 大观堂文集

    三卷。余缙撰。余缙,清代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字仲绅,号浣公。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有《大观堂文集》。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共四十三篇,另附外官告病诸疏,是其未上之稿。

  • 东山政教录

    三卷。清成孺(生卒年不详)撰。成孺此书,分天德、王道两大纲,纲有总序。天德之子目为仁、义、礼、智、信五性,五性下又别列子目若干。成孺申明全篇以仁为天德之首。次卷为王道,列目凡十。敦伦第,亲亲第二,存故

  • 读书札记

    ① 八卷。明徐问(生卒年不详)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广平推官、刑部主事、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学者称养斋先生,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著有《山堂萃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