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其佛学思想,佛学贡献等诸事。提婆是僧伽提婆的略称,俗姓瞿昙,北印度罽宾人。他出家后,学佛法一心不二,求知识不辞辛苦,远访明师,学通三藏,尤精于《阿毗昙心论》。又常颂习《三法度论》,奉为入道的要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到长安,与中国高僧年近七十的道安在此相识。建元十九年(383),提婆应道安的同学法和所请,译出《阿毗昙八健度论》三十卷,协助僧伽跋澄译出《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建元末他来到洛阳,研讲经论,渐解华语,重新校勘了《八健度论》的译本。此后,又应慧远之请住在庐山,译出了《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慧远分别作了序文。隆和元年(397),提婆来到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建立精舍,延请提婆讲经,提婆开讲《阿毗昙》(当是《心论》),由于他精熟论旨,解义极明晰,一时名僧都来听受。提婆在建康除讲经说法外,还应王珣之邀请重译了《中阿含经》六十卷,校改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他气度开朗,举止温和,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又洞察物情,诲人不倦,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他所传之佛学,经慧远提倡风靡一时,公认他是第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对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所在建康讲的《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他正确译订的《中阿含》、《增一阿含》,在中国经译史上也是值得纪载的。《提婆菩萨传》内容与付法藏传中所记提婆事迹大体相同,所载之文大都偏重皈佛信教之事。对了解提婆生平、奉教及其思想变化仍是难得的资料。现见载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 澡雪堂文钞

    十卷。清钟体志(生卒年未详。)撰。钟体志字泽生,四川射浃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江西新建县知县。体志志行超卓。弱冠时即为《崇正黜邪论》,毅然以扶世冀敖为职志。嗣佐黔南戎幕,绥抚苗民,参赞兵札,

  • 陈问山行述

    一卷。清陈玉章编。此书所述为陈克让(?-1853)事迹。克让字谦吉,号问山,奉天承德(今属河北)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十府粮储道。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 心性书

    无卷数。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论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钟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所作的注和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进行阐发。盖欲仿

  • 灵棋本章正经

    见《灵棋经》。

  • 苏米志林

    三卷。明毛晋(1599~1659)撰。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藏收84000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

  • 谈资

    三卷。明秦鸣雷(生卒年不详)撰。秦鸣雷,字子豫,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此书采录古事,即不分门类,也不编次时代,不注出典,庞杂参错,莫喻其去取

  • 广东通志

    ①三十卷,清金光祖修,莫庆元纂。金光祖,满洲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673)任两广总督。莫庆元,番禺学教谕。时朝廷诏谕各省州县纂修志乘,以备一统志采择。金光祖在其序中云:“部檄至两广,臣光祖适备员总督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负苞堂稿

    九卷。 明臧懋循(1550-1620)撰。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博闻强记,涉猎历代高才逸韵堂与名人命题赋诗;搜辑订伪自诗经至中晚唐诗,编《古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