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

二卷。明戴原礼(1324-1405)撰。戴原礼名思恭,字原礼(元礼),一字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和父亲戴垚同随名医朱震亨学医,又学医于罗知悌,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398)因医名被朝廷征召为御医。治疗疗效显著,颇受朱元璋重视,任太医院使,成为最高医学官员。永乐初年(1403)以老请归,永乐三年复被征召,因其与当年的皇帝朱棣有旧交,并为其治过寄生虫病,所以“免其拜”;年底复乡,不久便离开人间,终年八十二岁。戴氏医学著作较多,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类证用药》等。此书为戴氏所遗手稿,旨在推求朱氏未尽之意,为明汪机所见,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取名为《推求师意》。其医学见解主要是阐发其师朱震亨的主张,在继承上多有发扬。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上戴氏强调“火”的危害,认为“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且人身之火,除君相之外,各脏皆有。气属阳,阳主动,讷而中节,方能周流全身,循环不已,外则护己体表,内则温养脏腑百节。而气之所以能周流不息,无微不至,实有赖于肺气之不断敷布,故曰肺气主气而习治节。血属阴,阴主静,静而有守,方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约束于血脉之中。人在气交之中,常多讷而少静,气功太过,可改变生冲逆之象,阳最易滋长,阴血最易消耗。这些独到的见解,对后世治病独重血气影响很大,对后来汪机的“营卫论”亦不无影响和启发。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题书名。有嘉靖十三年(1534)陈桷刊《汪石山医书七种》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象类

    一卷。清丁晏撰。丁晏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此书依据《周易》“比物连类,而象分焉”的特色,把易经中卦爻辞及易象相同者分类归纳,力求释经时文约旨明,可为学易者之初阶。书中诠

  • 苏州致命纪略

    一卷。意大利人罗以礼(生卒年不详)撰,黄佩孟译。罗以礼,耶稣会士,光绪九年(1883)传教于苏州。黄佩孟,天主教华籍修士,里贯未详。此书为乾隆十三(1748)年耶稣会士黄安多谈方济死于苏州监狱事。黄安

  • 西征道里记

    一卷。宋郑刚中(详见《周易窥余》)撰。本书记载绍兴九年(1139)郑刚中奉命赴陕西时沿途见闻。其中所记兵火凋落之后,人事兴衰,物情向背等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永乐大典》本、《金华丛书》本、《

  • 洪范皇极内外篇

    见《洪范皇极内篇》。

  • 读书记

    一卷。隋王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为齐太子舍人。入隋,官至秘书少监。《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儒家,皆著其《读书记》三十卷。《隋书传》谓,劭撰《隋书》八十卷,

  • 灵寿县志

    十卷,末一卷,清陆陇其修,傅维樗纂。陆陇其(1630-1692),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浙江平湖县人。康熙九年(1670)举进士,十四年(1675)为嘉定知县。为政清简。二十二年(1683)

  • 春秋平议

    一卷。清朱骏声(详见《仪礼经注一隅》)撰。作者认为《春秋》一经聚讼纷然,《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各有是非,杜预、何休、范宁三家的注解往往袒护本传。于是他取《春秋》三传,参合杜预、何休、范宁

  • 尊闻居士集

    八卷。清罗有高(1734-1778)撰。罗有高,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少习技击,力敌数十人。后见雩都(今属江西)宋道原,乃潜心于理学研究。又师事宁化雷鋐。为学凡数变。晚交长

  • 尚书可解辑粹

    二卷。清潘相撰。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生卒年不详。此书只有《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契稷》、《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 涌翠山房集

    八卷。清高延第(1823-1886)撰。延第,字子上,号槐西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赐翰林院待诏。著有《北游纪程》、《老子正义》、《山阳县志》等书。他主张“为学贵识见不卑,胸次不俗,性情不伪。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