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拾遗记

拾遗记

十卷。晋王嘉(?-约390)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又迁倒兽山。前秦主苻坚屡次征召,不肯出来。王嘉能预测未来之事,常常应验。后秦姚苌入长安,因预卜未来不如姚苌意被杀。此书据梁萧绮《拾遗记》序称,原为十九卷,二百二十篇,苻秦末世,因战乱散佚,萧绮掇拾残文,删繁存实,合为十卷,并为之作“录”。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为此书是萧绮托名王嘉所作,经后人研究考证,这是没有根据的。又宋晁载之引唐张柬之说,以为是虞义所造(《续谈助》)亦无确证。《拾遗记》是一部兼有志怪和杂事性质的古小说集,共十卷。前九卷记上古庖牺氏至东晋各代历史逸闻。卷一记庖牺、神农、黄帝、少昊、高阳、高辛、尧、舜八代事;卷二至卷四记夏至秦事;卷五、卷六记汉事;卷七、卷八记三国事;卷九记晋事及石赵事。所记人物事件诸般事物,全系神话和传说。卷十独记名山,凡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贷舆、昆吾、洞庭八山。渲染奇异景物,间记神仙人物。所叙事件虽“十不一真”,多为宣扬神仙方术、荒诞不经的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帝王和上层贵族荒淫、奢靡的生活,有形象的揭露和描述。有些篇章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有的则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如“贯月槎”、“沦波舟”等传说,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拾遗记》记载历史传闻,虽仍然具有“丛残小语”的特点,但能借一点历史传说为引线,铺陈成首尾完整,情节曲折,浓烈浪漫的故事,颇有小说意味。文字绮丽,辞藻丰茂,幻想奇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书中所记故事,如卷六刘向校书,贾逵诵经,卷八吕蒙学《易》,白猿幻化为人,卷十采药人误入仙洞等,后人多引为故实。《拾遗记》在魏晋小说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拾遗记》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世德堂翻宋本、《古今逸史》本、《稗海》本、《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库全书》本、《古今小史》本等。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治平以明世德堂翻宋本为底本,校以毛扆校本等的校注本,最为完善。

猜你喜欢

  • 华阳集

    三卷。附《顾非熊诗》一卷。唐顾况(727-815)撰。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海盐(今浙江海宁)人。至德二年(757)进士,诗人,官至韩滉节度判官,德宗时任著作郎。以嘲诮当时权贵被劾,贬饶州司户。后

  •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

  • 天台前集

    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增修。此集皆录唐以前作家题咏天台山的诗文,计赋三篇,诗二百首。成于宁宗嘉定元年(1208)。前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

  • 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

    三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汉学,

  •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

  •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施氏七书讲义

    见《七书讲义》。

  • 春渚纪闻

    十卷。北宋何薳撰。何薳大约生活在北宋哲宗、徽宗、钦宗时期,生卒年不详。何薳字子远,又称子楚,自号韩青老农,人称东都遗老,浦城(今属福建)人。博学多闻,擅长诗歌,喜好琴艺,才艺出众。见章惇、蔡京相继专权

  • 班范肪截

    四卷,清张笃庆撰。张笃庆,字历友,号厚斋,又号昆仑外史,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善诗文,王士祯在《渔详诗话》中称其“淹博华赡,千言可以立就”。《班范肪截》一书是将两汉

  • 适园丛书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