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戚林八音合订

戚林八音合订

四卷。明戚继光、清林碧山撰,三山蔡士泮、藤山陈也人汇辑。明朝名将戚继光本山东蓬莱人,嘉靖年间入闽平定倭祸,为便士卒学习福州话,编有《八音字音字义便览》。清代福州文士林碧山又据福州话编成《珠玉同声》。其后蔡士泮辑成戚氏《八音》,陈也人辑成林氏《同声》,乾隆十四年(1749年)福州人晋安将两书辑本汇刻在一起,每板皆分二格,上格为戚氏《八音》,下格为林氏《同声》,分母系字,比类合义,俾便省览,是为《戚林八音合订》。二书反映的皆为明末清初福州话的语音系统,颇有价值。戚书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釭。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代表三十六个韵母。声母方面,它用四句诗表示:“柳边求气低,波他曾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以前三句十五字代表十五声母。十五字母影响殊深远,其后福建、广东等地编撰之通俗韵图“十五音”即基本沿用此十五字为声母代表字,“十五音”名称亦源于此。是书把声调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八音分上下两种:上种以“公滚贡谷”代表平上去入;下种以“群滚郡掘”代表平上去入。其中“滚”字复出,实际上声调有七类。此书正文按韵分列,横列各声母代表字,即“柳边求气低”等,一声之下分列八音之字。戚氏采用的声韵调拼切方法,即明清时代惯用的“标射韵法”;先呼一韵母代表字,然后用各声母代表字与之轮流拼读。林碧山《珠玉同声》分韵母三十五个:恭、公、光、庚、午、交、朱、姜、坚、娇、圭、高、江、正、纲、官、勾、姑、佳、街、周、箕、瓜、迦、乖、京、龟、哉、车、杯、催、梳、袅、瓢、伓。韵母中,朱、正、周、哉、杯、催、梳、袅、瓢、伓等十韵外加圆圈,表示属字甚少。林氏将戚氏所分的“金”母并入“宾”母,表示[-m]尾已混入[-η]尾;将戚氏的“奇”、“遮”两韵并为“迦”,将“梅”、“杯”两韵并为“杯”;又将“开”韵分为“栽”、“伓”,增加了“伓”韵,因此共得三十五韵。这些变动,一方面反映了语音变化,一方面也反映分韵的宽严不同。声母方面,林氏改戚诗曰:“柳边求美女,波面鸟亦之。雅音风出语,声授悉皆知。”以前三句代表十五声母。将声调分为八音,它们是“清”之“恭”、“龚”、“供”、“菊”;“浊”之“勤”、“供”、“共”、“局”。《戚林八音》行世后,在闽广两省影响广泛,《汇音妙语》、《拍掌知音》、《击掌知音》、《十五音》等作品,都是在此书影响下编写的。《戚林八音合订》有学海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

  • 刘舍人遗集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 易经图释

    十二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谥文安,江西,永新人。正统六年(1436)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史》有传。该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但其中《象

  • 左国腴词

    八卷。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著有《万姓通谱》、《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名世类苑》、《

  •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 廖恭敏佚稿

    一卷。《附录》一卷。明廖庄(1404-1466)撰。廖庄,字安止,号东山,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历刑科给事中,迁南大理少卿。景泰五年(1454)因事忤旨谪定羌驿丞,天顺初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汪日秀校刊。参见《汪刻隶释》。是本刊于汪氏校刊《隶释》之次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汪氏跋于卷末,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所谓近刻,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

  • 奉先杂仪

    二卷。朝鲜李彦迪撰。李彦迪生卒年未详,字复古,号晦斋,又号紫溪翁,骊州人。《奉先杂仪》根据朱熹《家礼》同时参照司马光《书仪》中的祭礼以及朝鲜民俗加以变通,务从简单易行,写成一部家礼。“奉先”指奉祀先人

  • 校元刊本韩诗外传

    十卷。汉韩婴撰。黄丕烈根据元代刊本和毛氏《汲古阁钞本》对袁廷梼王砚斋旧藏本进行了校补,江都人秦更年予以刊印。本书有秦更年作的序言和瞿中溶和顾广圻所作书跋。与其他版本相比,此本补正了不少遗误,较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