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慈利县志

慈利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吴恭亨纂修。吴恭亨字岩村,邑人,贡生,经明行修之士。《慈利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此志图四,分疆域、山水、都区、建置,开方计里,标识图例,不类疏庸之作,极精审可观。其志山水,先溯干流之源,再详支流所注,于境内诸山之脉界,地域相距之里程,及其形胜名迹,靡不罗列,灿然大备。其且能据地稽之前史,穷源竟委,援古证今,实别具卓识。食货详论吏胥征赋浮滥苛索之积弊,多存史实,足信今传后。综观全书,考据博洽,体例谨严,其编次之法虽与诸志互有异同,然体裁悉访史传,叙事简括,文亦朴雅入古,非涂有心得者未能为也。② 二十卷,首一卷,民国田兴奎修,吴恭亨纂。田兴奎,凤凰人,曾任慈利县长。吴恭亨,慈利县人(见光绪二十二年《慈利县志》条)。民国十年(1921)慈利县议会议决开馆修志,十一年(1922)六月吴恭亨自长沙归,始主纂事,至十二年(1923)十月书始成。《慈利县志》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为二十卷首一卷。首为图二十七,表四十二,图目曰疆域、都区、山水、建置、县城、街道、学区、氽湖、廖家山铅矿。正文分为:卷一至卷四,曰地理,以沿革、疆域、天度、沿革表、旧都区表、澧水、泸水属之。卷五,曰户口,以户口表、富庶表属之。卷六,曰实业。卷七,曰建置,以城郭、议会、廨署、警察所、教育会、劝学所、学校、邮政局、电报局、警备队、演武场、财产保管处、仓储、农会、保商局、桂香楼、泸澧亭、尊经阁、同善堂、栖流所、市集表、桥渡表属之。卷八、曰财政,以国家财政收支表、地方财政收支表、学款收支表、钱粮表属之。卷九,曰教育,以学校表、学生毕业表、学区表、学田田表属之。卷十,曰议会,以中华民国统一政府第一届议员表、湖南自治省第一届议员表、选举区域表属之。卷十一,曰祠祀,以寺观表、家庙表属之。卷十二至卷十三,曰职官,以三国吴至元职官表、明清职官表、明清九溪职官表、今代职官表、行政各局所职名表、职官志属之。卷十四至卷十六,曰人物,以宋元明科举表、清举贡表、明清武举表、宋至清他途仕宦表、清仕宦表、今代仕宦表、律师表、人物志属之。卷十七,曰风俗。卷十八,曰事纪。卷十九,曰艺文。卷二十,曰序。此志图有标例,用铜板制之,精审可观。地理叙述山水情况,考溯源流,十分清晰。户口、富庶两表,一能正其前减削而后浮滥之数;一能知全邑民力之盛衰,垂诸典册以资考镜,可谓信今传后之著。祠庙兼及家庙,并附其庙产,为表厘然。职官、人物分为表志,事纪汇列编年,皆搜采宏富,记载详实。

猜你喜欢

  • 诸子汇函

    二十六卷。明归有光(1507-1571)编。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少年时代又勤苦学习,可是三十五岁方中举人,六十岁才中进士。曾任长兴县令,关心人民疾苦,政绩颇佳

  • 漱玉词

    一卷。宋李清照(1084-1155?)撰。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格非之女,湖州守赵明诚之妻。清照承家教,工诗文,尤以词擅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郡斋读书志》、

  • 周易悬象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

  • 论语王氏说

    一卷。魏王朗(155-228)撰。清马国翰辑,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乐平乡侯。通经学,曾著有《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今仅存《论语王氏说》辑本。但《三国志》本传及

  • 考古编

    十卷。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张海鹏后

  • 权度量衡实验录

    不分卷。清吴大澂(1835-1902)撰。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金石、文字学家。同治进士,官至湖南巡抚。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等书

  • 蠹斋铅刀编

    三十二卷。宋周孚(?-1174)撰。周孚,字信道,济南人,寓居丹徒,生卒年不详。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真州教授。著有《蠹斋铅刀编》。此集为周孚诗文集共三十二卷。周孚初学于陈师道,进而学黄庭坚,俱

  • 墨子注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

  • 养新馀录

    见《十驾斋养新录》。

  • 四书述

    十九卷。清陈诜撰。陈诜详《易经述》条。该书以王学为宗,且有调和朱陆的倾向,以为朱、陆本不抵牾,而陆学更为精当直捷。此书并不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宗,如解“格物”,以《大学》“听讼”章为达解,而不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