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惕斋经说

惕斋经说

四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福建惠安(今惠安县)人,学者,陈寿祺弟子。道光辛卯优贡生,参加廷试时,死于京城,享年五十岁。经世少时喜读《近思录》,后沉研经义,深于理学,而治经又穷探训诂。曾宣称:“不通经学,无以为理学;不明训诂,无以通经;不知声音文字之原,无以明训诂。”又说治经当体之身心,用之家国。曾试图编定经义,纂集古今论学谈治之类加以辨明,名叫《通经略书》,因壮年去世,未能成功。除本书外,还著有《说文会通》十六卷、《尔雅音疏》六卷、《释文辨证》十四卷、《韵学渊源》四卷、《十三经正读定本》八十卷、《诗韵订》二卷、《经传释词续编》八卷、《周易本义发明》十二卷、《四书集解》十二卷、《春秋例辨》八卷、《孝经说》二卷、《夏小正说》一卷、《读经校语》四卷等。根据经世弟子陈金城所写经世传记,《惕斋经说》应为六卷,本书仅有四卷,当是校刊时合并了。书中说虞周朝数,最称博辨。认为朝礼所垂,其为非常之举者,不可以年计,而常礼则是虞时把诸侯分为四部,部各一岁,四岁而周。至周则把诸侯分为六部,部各升降一岁,六岁而周。以四岁为周,是因为合计巡守之岁,共为五岁,统括四部计算,则是五载四朝,从各部计算,则是五年一朝。大体上是依据《尧典》与《王制·大行人》为准则,而驳斥了马、郑、孔、胡、韦、王各家的谬误。解释《关雎》,认为如果象《传》、《笺》所说“哀乐”指太姒求女,那么诸侯和世子女媵已备,何须别求。更如《集传》所说,那么文王未娶之前,不应预先有宫人,即日为王季宫人,也应代为哀乐,所见极是。但认为是诗人追叙其事,代文王着想,则近乎臆断,鲁、韩及其他各家均别有解释。本书在字说方面尤其详明,如《诗》中还、睘、鹑、鸢、蒹、薕等字,《左传》中泽、疥、薳等字,《周礼》的稿、軓、轨、、齍等字,《礼记》的腯、肥、卺等字,《论语》中奡、逢、放、虑等字,以及诸经的裒字,都剖析至精。订改《释文》及《说文》五十多条,分为补备、删讹、考正、依定、据勘、参酌、兼存各体,尤其可证二书的得失。至于《说文解字假借考》一部分,搜摭广博,宜作专编。书中有徐树铭、苏廷玉所作二序,杜彦士所写挽诗六首、陈金城所撰传记一篇。苏廷玉就是刊刻经世遗书的人。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杜天师了证歌

    一卷。旧题唐杜光庭(生卒年不详)撰。杜光庭字圣宾,晚年自号东瀛子,括仓(今属浙江)人。应百篇举不第,便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帝幸蜀,召见杜氏,赐与紫衣,令其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据蜀时,赐杜氏为广成先生

  • 汪尧峰年谱

    一卷。清赵经达辑。经达字尊三,晚清江苏昆山人。谱主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纯庵,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授编修,

  • 怀麓堂集

    一百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幼时有神童之誉。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文续编》

  • 李中丞文集

    二卷。明李涞(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李涞,字源甫,号养愚,江西雩都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著有《李中丞文集》。是集为康熙十年(1671年)其里人易学实所

  • 性理字训

    一卷。旧本题宋程端蒙(生卒年不详)撰、程若庸(生卒年不详)补辑。端蒙字正思,德兴(今江西省德兴县)人,朱熹门人,淳熙七年(1180)乡贡,补太学生,后以对策不合去,不复应举。著有《毓蒙明训》。若庸字达

  • 古今游记丛钞

    十六种,十七卷。原题莫釐涵青氏编辑。涵青氏姓名里居生平均不详。该书有王鼎序,称莫釐涵青主人搜罗古今名人纪行之作,辑成是编;凡南达交广,北逾蓟辽,东至沿海,西极滇蜀,西北抵蒙疆,凡山川形势、道里名胜,无

  • 归庵文稿

    八卷。清叶裕仁(1809-1879)撰。叶裕仁字复三,号涵溪。镇溪(今江苏太仓)人。叶裕仁举孝廉方正,所著《归叶文稿)凡八卷。卷一收论一篇、序跋三十篇;卷二收序跋八篇、书十三篇、诅文一篇;卷三收赠序五

  • 西学凡

    一卷。附录 唐大秦寺碑 一篇。明时意大利人艾儒略(详见《职方外纪》条)撰。此书成于天启三年(1623),为《天学初函》之第一种。书中所述皆为意大利建立学校,培育人才的方法。共分六科,即勒铎理加(文科)

  • 东岩集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 海岳名言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见《画史》。世传米芾天资高迈,处世潇洒,不与世俯仰,落拓难羁,是书正体现作者之清高孤傲,不从流俗之品质。是书述论书法、点评书家,而于古今书家皆多讥贬。米氏开篇即对历代论书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