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三十五卷。清陆世仪(1611-1672)撰。世仪字道威,号桴亭,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尝从刘宗周问学。明亡,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著有《宗祭礼》、《三吴水利志》、《书鉴》、《诗鉴》、《桴亭全集》等。世仪撰《思辨录》,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前后历数十年。其体例如薛瑄《读书录》、胡居仁《居业录》、顾宪成《小心斋札记》,而初稿无所伦次。江士韶、盛敬等仿《近思录》体例摘其要旨,分类编辑,名《思辨录辑要》,分前后集。后张伯行又汰其繁冗,重分编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等十四类。陆氏为学,主于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于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在讲学诸家中,最为笃实。其主要学术观点,均反映在此书中。一般认为其学恪守程朱,以居敬穷理为归、反对陆、王。梁启超认为陆氏并不专宗程朱。程朱将“性”分为二,谓“义理之性善,气质之性恶”,陆氏并不赞同。世仪认为,学者所当学者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批评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故受过拙之消。世仪又不喜群趋讲学之风,谓“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也”。指出“近世讲学,多似晋人清谈,清谈甚害事。孔门无一语不教人就实处做”。其实他是总结明亡的教训,乃有感而发。其言多深切著明,足砭虚憍之弊。但书中也不免有迂阔之失,如《修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另外也间有前后重出之处未能刊除。该书有张伯行正谊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嘉兴沈维鐈刊本、江苏书局刊本、唐受祺刊本等。

猜你喜欢

  • 十三经诂答问

    六卷。清冯登府撰。此书写在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之后,其精粹不及钱氏之书。篇中对于《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亦引钱说。篇中还认为东晋时别有一孔安国,亦通经学,与梅赜上书元帝时相先后,《尚书传》

  • 考订竹书纪年

    十四卷。清雷学淇撰。学淇字瞻叔,清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嘉庆进士,官山西和顺、贵州永从县知县,通经史,好为讨论之学,兼精天文历算。著有《考订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义证》、《夏小正经传考》、《古今天

  • 官民准用

    七卷。不著撰人名氏。徐天麟在书前序中言元代往往随事立法,各代各时所颁布之律令条例繁多,官民难以尽知。此书乃留心法律者抄集法律案牍而成,前列“诏敕”,共分官制、吏员、公牍、礼仪、学校、僧道、户役、田产、

  • 学诗缺疑

    二卷。清刘青芝撰。青芝字芳草,襄阳(今河南襄城)人,生卒年不详。雍正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未散馆卒。该书卷首有雍正辛亥作者自识,其书大旨尊诗序,兼取毛传郑笺及苏辙诗传,而驳朱熹诗集传。书中多引旧说,凡所

  • 太仓直隶州志

    四十卷。清吴承潞修,叶裕仁等纂。吴承潞,曾任太仓知州。叶裕仁,邑人。光绪二年,太仓知州吴承潞设立志局,延聘名流,据《嘉庆志》为底本,参考前志,并搜罗里志之可摘者,重纂太仓直隶州新志。后因嘉定、宝山、崇

  • 武乡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白鹤修,史传远纂。白鹤字秀干,满州镶白旗人,出身翻译生员,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武乡县知县。按武乡县志,创修于明万历间,一修于清顺治二年县令李台辰,二修于康熙三十一年县令高鉷。《武

  • 潜夫论

    十卷。汉王符(约公元108-174)撰。王符字节信,自称潜夫,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少好学,有志操,与世不合。仕人更相引荐,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仍隐居著书三十余篇

  • 且亭诗集

    清杨思圣(1618-1661)撰。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直隶钜鹿(今河北巨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布政史。平生不慕名利,为官廉洁清正,颇得民心。常与申涵光、殷岳唱和,

  • 大清一统志

    有清一代。三次纂修。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三月,清圣祖鉴于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于是下令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及徐

  • 二家诗抄

    二十卷 清邵长蘅(1637-1704)辑。邵长蘅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今属江苏)人。长蘅性颖悟,束发能诗;弱冠既以古文辞名。客游京师,与施闰章、汪琬、陈维崧、朱彝尊等交往甚密,时相唱和。应顺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