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志颐堂诗文集

志颐堂诗文集

十五卷。附《题跋文》二卷。清沙元炳(生卒年均不详)撰。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人,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工诗文,学识渊博,著有《志颐堂诗文集》。是集凡十五卷,文为上、中、下三卷,诗十二卷,后附题、跋、文,上、下二卷。因其家中藏金石书画甚多,又多为宋、明以来的精典,各加题识有宋本《韦苏州稿》及《元至正本尚书辑录纂注》最可宝贵。据金铸撰序称:“君为文不专一体,皆发于至性,而敷陈其大义,间作杂说小言,亦皆因物见理,隐然有维系人心风俗之力。每诵其为先人志墓诸篇,及为贾甥买宅等诗,辄泫然流涕而弗能已。”其诗多抒怀之作,然发遗老之心声。如其《元夕闻歌七律》云:“泪积思亲无好节,年衰望治欲何凭,儿曹岂解异平曲,跨马擎龙学步能”。盖因各省举行提灯会,欢祝袁氏改订大总统选举法所作其忧乱伤时,托诸篇章,其伤泣之情溢于纸端。可作史料观也。此本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如皋沙氏仿宋字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唐登科记考

    三十卷。清徐松撰。徐松(1781-1848),字星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嘉庆年间进士,任《全唐文》馆提调兼总纂,后由翰林院编修擢湖南学政、潼商兵备道,因事谪戍伊犁,赦还后复官内阁中书、陕西榆林

  • 风池仙馆诗存

    一卷。附《诗余》一卷。清郭佩芬撰。郭佩芬,生卒年不详,字慧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镇海县丞郭荣光之女。清代词人。精通经史,工书善画。许配给蒋之沄,未等到出嫁便早逝了。在世二十三年。此书有道光二十年(

  • 河图洛书同异考

    一卷。清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号蟫庵,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冉氏之学以朱子为宗,其对河图洛书的论述,均本于《易启蒙》。作者认为河图主互,洛书主对,河图下右之一与九,四

  • 丙辰日记

    一卷。清末民初王国维(见《刘祁北使记校注》)撰。该书所记起自丙辰年(1916年)元旦,止于该年三月初一,前后不足六十日。全文凡二万余言。记其居上海时学术及道友往来情况。现存稿本。后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

  • 南汉记

    五卷。清吴兰修撰。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嘉应(今山东省梅县)人。此书前有道光十五年武进李兆洛序,大意称南汉地僻朝陋,私史缺如,宋人纪载有新、旧《五代史·九国志》、《隆平集》、《东都事略》,都是根据各自见闻

  • 松滋县志

    ①二卷,清李祖式、屈超乘修,李抡元纂。李祖式,字典企,陕西潼关卫人,选贡,官松滋知县。屈超乘,字克绳,河南闾乡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继李祖式任。松滋设县创始东晋,元明以来县志无征,旧籍失亡

  • 晋书校注

    一百三十卷。清吴士鉴撰。吴士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云贵总督吴振棫之孙。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采用溯源、捃逸、辨例、纠驳、削繁、考异、表征、补缺、广证、存疑等各种方法,对晋书进

  • 月河精舍丛钞

    五种,四十七卷。清丁宝书编。丁宝书字葆书,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丛书选书比较认真,所收五种都是颇有价值的著作。许正绶《安定言行录》二卷由于战乱,已散乱零落,丁宝书反复辑校,才最后编定。《风

  • 六朝声偶

    七卷。明徐献忠(1493-1569)编。徐献忠字伯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是书因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诗以明唐律所自出。但以齐、梁、陈、北齐、周、隋谓之六朝

  • 孟子补义

    十四卷。清凌江编辑,凌奎增注。凌江吴兴人,凌堃之兄,凌奎乃其弟。卷首有凌江自序,大旨以赵邠卿《章句》为主。书中除赵注外,间引刘注孙疏,也间有订正赵注处。注下有双行夹注,乃凌奎增注,可与凌江注互相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