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弧矢算术

弧矢算术

一卷。明顾应祥(详见《测圆海镜分类释术》)撰。我国第一个对弧、矢、弦之关系加以研究的是宋朝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他给出了“会圆术”,由弦、矢求弧长的近似公式,这可从《九章》弧田术中推导出来。宋杨辉、朱世杰继续研究,元郭守敬《授时历》在会圆术基础上创立了球面三角的新方法;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给出了新的公式。明唐顺之(1507-1560)作《弧矢论》,对朱世杰的公式加以简化,并将此书给顾应祥。唐在《荆川集补遗》卷三中称:“仆既作为弧矢论,以请于明公,而明公亦既演之为书矣。”顾应祥于1552年著《弧矢算术》一卷。在自序中称:“弧矢一术古今算法所载者绝少。钱唐吴信民九章法止载一条,四元玉鉴所载数条皆不言其所以然之故,沈存中梦溪笔谈有割圆之法,虽自谓造微,然止于径矢求弦。……乃取诸家算书,间附已意,各立一法名曰弧矢算术。”在卷首顾应祥先写了“弧矢论说”,对其所用诸名称详加定义;然后写了“方圆论说”,论述周三径一古率勾通了方圆之形。全书共写了十四术:“圆径与截矢求截弦”,“圆径与截积求截弦”,“圆径与弧背求矢”,“圆径与弧背求截弦”,“圆径与弧背求截积”,“截积与截矢求截弦”、“截积与截弦求截矢”,“截积与截矢求圆径”,“截积与截弦求圆径”,“截积与截矢求截弧背”,“截矢与弦求圆径”,“截矢与弦求截弧背”,“截矢与截弦求截积”,“截弦与外周求截矢”。这些术均来自杨辉、沈括、郭守敬、吴敬《九章》与朱世杰,只有二术为沈括公式推得。传本《弧矢算术》得自宁波天一阁范家,已残缺。现仅存二十一问,每问之后有答有术,术后有细草。“应祥未明立天元一法,故置之不论。唯补其开带从三乘方之式,并详各弧矢相求之法。”(《四库总目提要》)。书后附“方圆术”一节,专讲圆求容方、圆周求径、圆径求周、圆周求积、圆径求积、圆积求周、圆积求径,并给出一些计算实例,无新意。明周述学《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和程大位《算法统宗》均采用过顾应祥的《弧矢算术》。该书原刊本刻于嘉靖癸丑(1553),现存于浙江图书馆;清《四库全书》收之,得自民间采进本,已有残脱之处计五页。

猜你喜欢

  • 姚吉仙女史诗稿

    三卷。清姚其庆撰。姚其庆,生卒年不详,字吉仙,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人,姚炜楷之三女,岁贡丁宜福之继妻;在世六十一年。此书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前有闵萃祥所作序言及其夫丁宜福所作序言。全诗共

  •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 皇甫司勋集

    六十卷。明皇甫汸(198-1583)撰。皇甫字子循,号百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人。皇甫涍之弟。七岁能诗,与兄冲、涍、弟濂号“皇甫四杰”。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政

  • 交泰录

    二种 四卷 明龙大有撰。龙大有,官河南按察使,事迹不详。《交泰录》一书是辑明人杨士奇的《三朝圣谕录》三卷和李东阳的《燕对录》一卷二种成书。龙大有以古今君臣相遇艰难,自周秦以迄唐宋,难有君臣相得,从容问

  • 春秋图表

    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作者认为周公为古学,孔子为今学;《周礼》为古学,《王制》为今学。《王制》是改制之书,为《春秋》的别传;《春秋》本为改制而作,不与古礼合;《王制》为今文之祖。于是作《

  •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考古

  • 读通鉴纲目条记

    三卷。清李述来撰。述来字绍仔,武进(今属江苏)人,侨籍仁和,为阮元视学浙江时所取士。朱子《纲目》非自成之书,其间抵牾自有之。述来少涉《纲目》,所见诸本如御批通鉴纲目本,元本,明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

  • 丰川易说

    十卷。清王心敬(1656-1738)撰。心敬字尔缉,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少时曾从李颙学,长于《易》。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因老病不能赴京而罢。王氏虽受业于李颙,但不如其师谨严。所注诸经,好作异论,注

  • 异林

    ①晋陆氏撰。此书仅见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著录,不言卷数,亦不知何时亡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据《三国志·钟繇传》裴松之注和《太平御览》辑其遗文一条,是一个人鬼恋爱的故事。文中有云“清河太守

  •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辨证

    四卷。清祝德麟(1742-1798)撰。祝德麟,字趾堂,号芷塘,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十三岁补诸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广道御史等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