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东通志

广东通志

①三十卷,清金光祖修,莫庆元纂。金光祖,满洲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673)任两广总督。莫庆元,番禺学教谕。时朝廷诏谕各省州县纂修志乘,以备一统志采择。金光祖在其序中云:“部檄至两广,臣光祖适备员总督,闻命拜首,因下檄两广诸司,俾如制从事。先诸州邑守,开局纂修,书成上之郡刺史,刺史汇裁而润色之,提纲整领,芟芜补缺,汇送方伯,方伯乃大会通都荐绅耆硕,校雠编摩,纫干腋以为裘,贯斗珠以成珞。是役也,凡数经寒暑,三易稿而东奥通志几竣事,寿梨有日矣。值滇黔煽乱,三桂阻兵,臣东征西攘,日无宁晷,西省志尚阙,适东志剞劂告成”。此志书自奉命纂修至成书,历二十余载,成书。《广东通志》康熙十四年(1675)修,三十六年(1697)刻本。此志体例仿《大清一统志》,分郡县记述,材料富实。其中对卷二十九瑶僮、峒僚等少数民族记叙较为详核,颇有参考价值。此外,此志在纂修至成书过程中,由于连年兵事影响,其卷十三职官门仅收至康熙十四年。名宦中以官职分类,尚有分类不当与过繁之弊。② 三百三十四卷首一卷,清阮元修,陈昌齐、刘彬华、江藩、谢兰生等总纂。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徵(今属江苏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曾任山东、浙江学政。嘉庆、道光年间,历任官兵部、礼部、工部、户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为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二十六年(1846)加太傅衔,二十九年(1849)病逝,终年86岁。阮元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其学问博及经史、小学、天文、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精于训诂、考证之学。曾先后修纂了《道光重修广东通志》、《云南通志》。曾与江藩等人修纂《扬州图经》。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绍熙仪征志》、《嘉庆真州志》。阮元提出不少修志理论,论述多收于其著述《研经室集》中。陈昌齐(1746-1824),字宾臣,一字观楼,广东海康人。乾隆三十五、三十六年(1770、1771)联捷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转河南道监察御史。迁兵科给事中,出浙江温处道。掌粤秀书院二十多年。修《雷州府志》、《海康县志》,总纂《广东通志》,草禀略定即归,至家二十五日而卒。其生平精考据学,参订经籍多为辩正,著述有《吕氏春秋正误》、《淮南子考证》、《荀子考证》等。刘彬华(1770-1829),字藻林,号朴石,广东番禺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授庶吉士、散馆编修,任端溪书院、越华书院主讲二十六年,其著有《永安县三志》、《阳山县志》、《阳春县志》、《岭南群雅集》。江藩(1761-1831),字子屏,号郑堂,晚又号节甫,甘泉(今江苏扬州)人,一生清贫,较长时间充阮元幕僚。其治学范围广泛,著述较多,著有《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对学界影响很大。辑纂《扬州图经》,编纂《嘉庆扬州府志》、《校补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一卷。谢兰生(1774-1846),字佩士,号澧浦,别号理道人,广东南海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任广东羊城、粤秀、越华、端溪书院讲席。编纂《南海县志》,著有《北游记略》、《常惺惺斋诗文集》等。嘉庆二十三年纂修《一统志》,各省应入《大清一统志》事宜,应造册补送。而雍正八年修本,未订正疏误之处,且已九十余年未续纂,故开局纂修《广东通志》,历时三年于道光二年(1822)完成。《广东通志》道光二年(1822)刻本。全书三百三十四卷首一卷,共二十六门,为:训典、郡县沿革、职宦、选举、封建、舆地、山川、关隘、海防、建置、经政、前事、艺文、金石、古迹、宦绩、谪宦、列传、杂录十九项。金石略记至元代,前事略和谪宦录记至明末,沿革、职官、选举、宦迹及列传均书及清代。该志仿谢蕴山《广西通志》体例,略有增减,最称精善。参与修志皆当时著名学者,而阮元藏书极为丰富,足供修志稽考采录。现存六种《广东通志》中该志为最佳本,海内推之为善本。各地修志多仿此体例,影响较大。此志优点旁征博引,考古加详,载录详明。不足之处,一,前事略不收本朝,缺清初至嘉庆粤省大事。二,艺文略不收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所列粤人禁毁书。三,岭蛮沿用明嘉靖《黄通志》中夷情,时隔二百六十多年,已诸多变化但未予修改补充。四,广东海图过略、各县分图仿旧图较多。该志最早版本是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此版片藏于学海堂,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炮火攻打广州城,版片遭毁。史澄等倡议重列,史澄、谭莹、陈澧任总纂,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粤东省城富文斋、萃文堂重刻,史澄于目录后附识。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直隶五河图说

    一卷。清黄国璋撰。黄国璋,宜兴人。好习河道水利等事。为河官治永定诸河。凡河道所经,切实调查,绘图贴说,以为根本救治之计,因之而撰此书。石印本,共一卷。主要记直隶五大干河脉络分合水势涨落情形以及疏涧之法

  • 河图洛书考

    无卷数。清王崧撰。王崧字伯高,号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进士,曾官山西武乡县知县。作者认为唐以前说易诸家所言河图洛书多为空言立说,毫无根据,而宋儒作河图二式,并列于经传,但不知从何处所得。此书据《东都事

  • 三家诗异文疏证

    六卷。附《补遗》三卷。清代冯登府(详见前条)撰。本书以清代范家相《三家诗拾遗》为本,但对范书并非漫无抉择、完全袭用。如《汝坟》诗中“愵如调饥”一句,《三家诗拾遗》引韩诗作“朝饥”,《杖杜》诗中《其车》

  • 觚庵诗存

    四卷。清俞明震(1858-1918)撰。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知兰州府,署甘肃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俞明震辞官,卜宅杭州西湖,经年而卒。其人笃好名理,其为诗也,熔铸灵性,如杜甫忧民

  • 后村别调

    一卷。宋刘克庄(1187-1269)撰。刘克庄生平详见《后村集》辞目。是集又名《后村长短句》、《后村先生长短句》、《后村居士诗余》。原附载《后村集》中,由毛晋摘出别刻,编为是集。克庄于宋末以诗闻名,张

  • 人伦大统赋

    二卷。金张行简(生卒年不详)撰,元薛延年(生卒年不详)注。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今属山东省)人。大定十九年(1179)进士,累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太子太博等职,谥号文正。通天文,精术数。史载其文

  • 诗经通论

    十八卷。姚际恒(1647?-1715?)撰。姚际恒字立方(《四库提要》谓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新安,长期居住仁和(今浙江杭州)。清代学者,经学家。康熙时诸生。初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后弃词章之学,专

  • 西洋朝贡典录

    三卷。黄省曾撰。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成书于正德十五年(1520)。主要根据《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及《针位》三部书编辑而成

  • 元丰类稿

    五十卷。宋曾巩(1019-1083)撰。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聪颖,读书即成诵,十二岁作六论,援笔立成,深受欧阳修赏识。嘉祐二年(1057)与苏

  • 浙江省减赋全案

    十卷。清杨昌浚等编。杨昌浚,湖南湘乡县人。历任浙江巡抚、漕运闽浙陕甘总督等职。是书为作者任浙江巡抚时编辑,其卷一为职名凡例、卷二、卷三为上谕、章奏、文牍,卷四为抗属原征细册,卷五为嘉属原征细册,卷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