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岳疏议
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复岳州,征福建。官至云南提督。《平岳疏议》记载任岳州水师时征讨吴三桂之事;《平海疏议》及咨文记载提督福建水师平海坛及金厦两岛之事。《师中小札》即当时在师中所作。
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复岳州,征福建。官至云南提督。《平岳疏议》记载任岳州水师时征讨吴三桂之事;《平海疏议》及咨文记载提督福建水师平海坛及金厦两岛之事。《师中小札》即当时在师中所作。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
十卷,首一卷。黄璟修,庆增、李本和纂。黄璟,广东南海县,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监生,光绪十八年(1892)以祥符县知事来署州事。庆增字余青,汉军镶黄旗人,国子监典簿。李本和,顺天通州(今北京
十六卷。清王景贤撰。景贤字子希,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此书是述注《朱子集注》。程伊川曾称,十七八岁时读《论语》已通晓文义,读之愈久,愈觉意味深长。朱子也谦称《集注》“如秤上称来不高不低”。景贤即本此意
十卷。明郭云鹏编。其人爵里未详。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鹏自序,他认为宋陈亮所编《欧阳文粹》仅录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遂补录八十三篇,附刻其后,以成此书。但本书持择,精不及《欧阳文粹》,博不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宗彩修,刘训瑺纂。杨宗彩,民国初年任闽清县知县。明万历间曾先后两修志乘,然其书均已散失。清顺治中,邑令姜良性再修闽清志略,书亦不存。乾隆七年(1742)县令姚循义再次重修县志,书始
十卷。清吴汝纶(详见《易说》)撰。明清圈点训释《庄子》者已有多家,吴汝纶撰此书是集释德清、方以智、姚鼐等家之作进行圈点、校勘。其书前列所选书目八篇十四节,书中所圈识的仅涉及《逍遥游》、《养生主》、《骈
六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道教中称女性成仙者为元君,或女仙,世人称仙女,以区别对男性关于神仙真人之称谓。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载述古今女子成仙的事迹,取材于《汉武内传》、《真诰》等道书
无卷数,清王建衡撰。王建衡号月梦。威县(今河北省威县)人,岁贡生,侯选教谕,其著作有《读史辨惑》、《任庵语略》、《性理辨义》等。《读史辨惑》一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虽然此书是以“读史”为名,
三卷。释疑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
一卷。元代金履祥撰。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兰溪人。不仕于元,专心著述。师事何基,何基曾学于朱熹亲传弟子黄干,故而履祥对濂、洛、关、阁之学造诣颇深。著有《通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