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乐府志

平乐府志

①二十卷。清胡醇仁纂修。胡醇仁,字令远,号静斋,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监生,雍正二年(1724)任平乐府知府。旧平乐府志抄本仅三册,分三十一类,一册不足百张,前无序文,既断且烂,不可句读,不知其始。万历间唐世尧重修,后王延绹欲修不果。雍正初年,知府胡醇仁纂修府志,府志无征,求诸县志,备一郡典故。八县中贺县志无序可稽,传明代费炳一修,存抄本八十页;修仁县志无存,存不知出何人手抄本二十七页;恭城县志始于万历曾三捷,张汝醇重修,康熙间曹林韵求其原本,获十之三、四,县令揭宗本得曹遗稿五十篇修葺之,存抄本二十五页;富川县志创于嘉靖间张思识,止分九类,万历间县令周笃棐,首以图经,终以外志,中作二纪二表八志列传,三十九年(1611)县令张文耀修为十一卷,存十二页;永安州志,始于明成化间邓牧,康熙间丁牧重修;昭平县志,始于万历柯、李二县令,康熙间杨县令重修,皆初具大纲;荔浦县志四卷,始于万历吕县令,重修于康熙间许县令,比永安、昭平志详,但诗稿过半,近敷衍;惟平乐县志,黄大成刻本十六卷,纲目备具。乃合府领七县一州之方志而成,志成于雍正四年(1726)。《平乐府志》雍正四年刻本,此志纲领类属尚欠严谨,搜采尚称详备,是一郡文献所存。② 四十卷首一卷,清柱等纂修。清柱,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八年(1803)任平乐府知府。平乐府志,雍正四年(1726)知府胡醇仁创修。逾八十年,清柱莅任,见旧志残缺,思修复之。因檄行各州县,数十年升降沿革,及其乡之有德行、道谊者,悉以闻。适其故人长沙王人作来署,遂相与参考旧闻,博访耆宿,在前志基础上删繁增简,经八月稿成。志成于嘉庆十年(1805)。《平乐府志》嘉庆十年刻本,全志四十卷首一卷。卷首序、凡例二十二则、目录,分为:卷一星野部、舆地部,卷二至卷三舆地部,卷四水利部,卷五至卷九建置部,卷十卷至十一学校部,卷十二至卷十四选举部,卷十五至卷十七秩官部,卷十八至卷二十名宦部,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人道部,卷二十四田赋部,卷二十五食货部,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武备部,卷三十经费部,卷三十一古迹部,卷三十二风土部,卷三十三夷民部,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艺文部,卷四十外志、跋。此志为四十卷,十八部,八十八类。以类集事,以部统类,较前志稍为详晰。有光绪三年(1877)刻本。

猜你喜欢

  • 读史亭诗集

    十六卷。《文集》二十二卷。清彭而述(1606-1665)撰。彭而述,字子篯,号禹峰。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阳曲知县、贵州巡抚、衡州兵备、广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早年入

  • 脉诀刊误集解

    见《脉诀刊误》。

  • 解颐新语

    八卷。明皇甫汸(1497-1582)撰。其生平详见《百泉子续论》辞目。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分为“叙论”、“述事”、“考证”、“诠藻”、“矜赏”、“遗误”、“讥评”、“杂记”等八门。自称匡鼎说诗,人为解

  • 诗式

    一卷。唐释皎然(约760前后在世)撰。生平见《抒山集》(辞目)。此集前半部总论诗法,其后则以“十九字”为诗体分类,以“不用事”、“作用事”、“直用事”、“有事无事”、“有事无事,情格俱下”五格来论诗。

  • 词旨

    一卷。元陆友仁撰。陆友仁字辅之,自号研北生,吴郡人。生卒年均不详。其父为布商,友仁独攻于学,博极群书。柯九思荐之,未及用,归卒。著有《吴中旧事》(已著录)、《词旨》、《砚史》等,本书前有陆友仁自序,序

  • 梅禹金集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撰。梅鼎祚著有《才鬼记》等。是集为其诗集,分《庚辛草》四卷、《与元草》八卷、《于宁草》八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称:梅鼎祚辑《八代诗乘》,又辑《古乐苑》,于诗家正

  • 毛诗奇句韵考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

  • 车制考

    一卷。清钱坫(1741-1806)撰。坫字献之,号小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钱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贡生,官至陕西乾州州判。钱氏为清代小学家,精于训诂,著有《说文解字斠

  • 思恤诸公志略

    二卷。明孙慎行撰。慎行字闻斯,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天启年间以礼部尚书追论红丸案获罪,逆党失败后得以赦免,卒谥文介,《明史》中有传。该书记明天启年间遭逆党之祸时杨涟、左光斗等人事实。对左光斗颇有微词,

  • 广春秋人地名对

    一卷。清黄朝桂(详见《诗古训补遗》)撰。该书是对俞樾《春秋人地名对》的增广,大抵在俞樾原书的基础上,又广为采录,撰为对偶。俞樾之书只依据《左传》;该书则以《左传》为主,旁采《公羊传》、《穀梁传》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