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海经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南山经》至《中山经》五篇,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第二部分,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各四篇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共十三篇,简称《海经》,总称《山海经》。全书三万一千多字,内容包罗万象,宏富庞杂,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宗教、民俗、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文化地理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鲸、禹治水》以及女娲、刑天、共工等重要神话都见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集。正因为此书内容繁富庞杂,且又“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郭璞《山海经叙》)后人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早在汉代,《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隋书·经籍志》发现这种分类不妥,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在史部的地理类;到《宋史·艺文志》,又改列它在子部的五行类;至清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它“侈谈神怪”,“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说法与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之意相吻合。现代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山海经》自然无疑是我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书籍的鼻祖。所以列之于小说类还是较列之于形法、地理等类较为适宜。因此,《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与各种文化历史、科学知识杂糅的具有多学科性质的书籍。《山海经》的传本甚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等。郭璞后的校注者,明清时有杨慎、王崇庆、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郝氏《山海经笺疏》最佳。今人袁珂有《山海经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

猜你喜欢

  • 江道编

    一卷。齐召南撰。齐召南,天台人。《江道编》小方壶斋本,共一卷。首列金沙、雅砻二源。以下依次叙述所会之沱、涪、黔诸江以及洞庭湖与汉水。谓经东流望江,至江南界。循江阴,抵昭文白茅镇,至崇明西明北是为入海之

  • 补小尔雅释度量衡

    一卷。清邹伯奇撰。伯奇(1819-1869)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属广东)人,诸生,尚著《读段氏注说文札记》等。是编自为文自为注,乃专补《小尔雅》“度”、“量”、“衡”诸篇之作。《小尔雅》此三篇之

  • 文章精义

    一卷。宋李涂撰。李涂,字耆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其事迹亦无可考。著有《文章精义》。是书世无传本,诸家书目亦皆不载。唯《永乐大典》有之。考焦竑《国史经籍志》,有李涂《文章精义》二卷,亦无传本。清乾隆年

  • 五经文字疑

    三卷。清孔继涵(1739-1783)撰。继涵字体生,号蕴谷,山东曲阜人,孔广森之叔。乾隆辛卯进士,官户部郎中。继涵博综诸学,所抄校书数以千计。藏书多达十几万卷,遇到罕见的书即校勘付刻,世传有《微波榭丛

  • 离骚注

    ① 一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新城人。卷首有屈原像,隶书题“三闾大夫”四字,右署“大德九年(1305)八月二十五日吴兴赵孟頫画”,左书“止园摹写”。《离骚》题下有题解一段,

  • 铁龛诗草初集

    一卷。《二集》一卷。清王永江(生卒年不详)撰。王永江字岷源,奉天金州(今属辽宁)人。诸生,官至奉天省长。是书大都感时愤世,托物见志之作,各体皆备,而五古尤胜。初集中《杂诗》七首,《咏怀》二十一首,七言

  • 玉堂漫笔

    三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陆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为官曾掌翰林院印。陆深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著作宏富,有《俨山集》一百卷和《南巡日录》等。《玉堂漫笔》是陆深为官翰林时记录每日

  • 古类书残卷

    一卷。无作者姓氏。书卷首尾都残缺,亦无书题。存有整行文字七十行,尚有断行二十八行。从残卷看其体例略似唐虞世南之《北堂书钞》、徐坚之《初学记》,张楚金之《翰苑》。尤与吴淑之《事类赋》更为相近。书以偶句为

  • 遁世编

    十四卷。明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撰。此书记古来隐逸之士,自唐虞至元,分神隐、真隐、儒隐、节隐、侠隐、哲隐、达隐、高隐、别隐九类,共十四卷。其内容甚为芜杂,且疏漏也多。如钱一本将其不知姓名的人一概

  • 李克书

    一卷。周李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