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集
八卷。明栗应宏撰。栗应宏,字道甫,山西长子(今长治)人。生卒不详。嘉靖中举人。屡试不第,耕读太行山中。祥符高叔嗣谢病归,应宏往与订交,叔嗣曾作《紫团山歌》赠之。此集即叔嗣所为序。人称其“只五言近体颇有隐秀之致,其他则不足论。”《千顷堂书目》载是集作六卷,疑为字误。又载有《太行集》十六卷,未见有传本。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八卷。明栗应宏撰。栗应宏,字道甫,山西长子(今长治)人。生卒不详。嘉靖中举人。屡试不第,耕读太行山中。祥符高叔嗣谢病归,应宏往与订交,叔嗣曾作《紫团山歌》赠之。此集即叔嗣所为序。人称其“只五言近体颇有隐秀之致,其他则不足论。”《千顷堂书目》载是集作六卷,疑为字误。又载有《太行集》十六卷,未见有传本。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十卷。又名《玉壶清话》。宋僧文莹(详见《湘山野录》)撰。玉壶,为文莹隐居之地。此书成于《湘山野录》之后,约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收集宋初至熙宁中有关神道、墓志、行状、实录、奏议之类文集数千卷,并部分宋人
八卷。国朝经师义一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一卷。清江藩(1761-1831)撰。藩字子屏,号节甫,别号郑堂,甘泉(今属江苏江都)人,监生,少受业于惠栋。博综群经,通知作者之意。学有师法,义据斯严。该
一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生平事迹见《清真集校本》。文焯以南宋高词,尽于周密《绝妙好词》一编。惜传写多讹,元刻难见,因详加校订,分别摘录。词有刻本者,则择善而从之。又得《小瓶庐》刻
二十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苏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乞归养,刘瑾怒而夺职为民,刘瑾被诛后复起,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学者称整庵先生
二卷。清叶大庄(?一1898)撰。叶大庄,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临恭,号损轩,室名有小玲珑阁(有《小玲珑阁词》)、曼殊庵、偕寒堂(有《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有《写经斋》文稿等),一作写经堂。同治
又称《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一作七十二卷)。清乾隆时官修。清廷以官制之得失,可知朝政之盛衰,念历朝官制,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特命四库全书
二卷 明徐三重撰。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同,万历五年(1577年)举进士,官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辞官回乡,居家四十余年。三重自幼好学,嘉言懿行,乡里人皆奉为楷模,其著作有
清刘光蕡(详见《大学古义》)撰。是书卷首只一图,与其所解不甚照应。据所为解,应有气圈,形圈,物圈,人圈,心圈,身圈,家国天下圈等,此书俱无。唯所解颇多精义。如孟子论性善,都是据继善成性以后说,即是据气
四卷。清黄子高(生卒年不详)编辑。黄子高,字叔立。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约嘉庆、道光时人。优贡生,以词章擅名,著有《石溪文集》等。此集为粤诗汇集。在编辑体例上与以往不同。以往粤人选编粤诗,大抵以兼收
十二卷。清萧光远撰。光远字吉堂,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其专取经文观玩,因将同句、同字、同旁、同音及不同字,分汇抄集,又以全易一千三百余字,据《说文解字》逐一比勘,编成易例易注若干卷。后分成《属辞》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