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赋微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学部聘,任编纂。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政院参政等职,拒绝袁世凯称帝策划“筹安会”遣使笼络。参与纂修《清史稿》,著作甚丰,有《周易费氏学》、《诗毛氏学》、《庄子故》、《屈赋微》等,尚有未刊稿《尚书谊诂》等,总计十八种三百余卷。《屈赋微》为研究《楚辞》专著。卷首有马氏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所释屈原诗作分上、下卷,上卷:《离骚》、《九歌》、《天问》,下卷:《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从汪瑗之说,认为《九歌·礼魂》为前十篇乱辞,不计篇数,故亦合《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每篇作品有释题,正文部分,一句或数句加以注释,引各家之说,皆标明之,以“其昶按”自立新说。韵字引各家之说皆注音,以《说文》为基础,间采他家之说。本书特点:一、突出屈原爱国思想。除在自序中加以赞述外,在释文中亦紧绕这一中心。《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马氏释:“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可谓马氏抓住了屈原诗作的主旨,较之忠君之说,或忠君爱国之说,更有准确性。二、广征博引,折衷己意,而立新说。本书所引由王逸起至清代计四十六家之说。引各家之说并非罗列,而是加以整理、归纳、引发。如对《离骚》“三后”之说,放弃王、朱解说,从汪瑗、王夫之、戴震等人说法,认为是楚之三后,而戴震只提出三后之名,并未说明理由。马氏引发云:“熊绎为楚始封君,若敖、蚡冒为楚人之所常诵,三后当指此。将溯皇舆之启,故述先君以戒后王。”此注使“三后”之解更为合理切情。有时自立新说,如释《惜诵》题义,引《说文》认为是“惜诵犹痛陈也,”有理有据,多为后世采纳。三、注重作品篇章结构的分析。如将《涉江》分为四段,并以“以上途中所历”,“以上贬所”,“以上引义命自安”,“以上概世”加以括意。这种简要而较准确的概括,基本揭示了诗作的层次及其关系,有益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此书颇被推崇,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凡古今释屈文重要可采者,大抵略遍。由博而反之于约,可谓清代说屈赋之殿。”此书也有求新求曲而失色之处。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依阊阖而望予”将“望予”解为:“言(屈原)欲令帝阍依门覗望,以待己之至。”虽于文义可通,但抹去了帝阍冷漠以对的情趣,反不如王逸之注优。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合肥李国松刊《集虚草堂丛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猜你喜欢

  • 古桐书屋六种

    二十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刘熙载字融斋,一字伯简,晚号寤崖,江苏兴化人,道光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治经学,精音韵,通晓子、史、诗词、书法等。

  • 读史记札记

    一卷,清潘永季撰。潘永季,字纯甫,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全书主要是读《史记》的心得记录,主要对《史记》中的十表及《货殖列传》等进行精详地阐述。郑樵说《史记》一书功在十表,《史记》表以著年,略于年为世表

  • 翰墨鼎彝

    十卷。不著编著者名氏,但标车书楼选刻。卷首有陕西金溪聂文麟序,称养恬集辑古名公牍札,溯周而下,迄于宋、元,莫不详加订正。亦不知养恬为何人。所录皆可谓不伦。如《左氏传》所载诸辞命问答,如薛侯长滕之类,特

  • 王节悯公遗集

    二卷。《附录》一卷。明王道焜(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王道焜,字昭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年)举于乡,后迁南雄同知,因知光泽县时境内安定,有政声,后死于战乱。乾隆四十

  • 九芝集选

    十二卷。明龙膺(1560-?)撰。龙膺字君善,后改字君御,号朱陵,别号公、纶叟,合称纶先生,又号太虚里人,晚又号渔仙长。武陵(今属湖南常德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徽州推官,后迁官国子博士。

  • 玩芳堂摘稿

    四卷。明王慎中(1509-1559)撰。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居士,又号南江。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嘉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南布政使参政,不顺从夏言落职而归。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卓然成家

  • 夷齐录

    五卷。明张玭(生卒不详)撰。张玭,字席玉,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人。明嘉靖年间(1535)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夷齐录》记有关伯夷、叔齐事迹。张玭曾守永平府,永平府城西孤竹故城有清德庙,以祭祀伯

  • 星命总括

    三卷。辽耶律纯撰。耶律纯其人不详,亦不知是否实有其人。古代术数家认为人的命运常同星宿的位置及运行有关,故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成八字,按天星运数,附会人事,推算人的命运,称为星命。本书即为专讲

  • 西涧初集

    六卷。清刘然(约1676前后在世)撰。刘然,字简斋,江苏江宁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西涧初集》卷首有杜浚康熙十七年(1678)作的序文,称其诗文“闳阔深奥,不可名状”。但观其内容,却有名不副实之感。

  • 学圻要箴

    五卷。清张圻(生卒年不详)编。张圻字邑翼,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学圻要箴》是张圻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卷首徐元文作序。全书收集仕学格言,共分十类,包括一、存心,二、省身,三、型家,四、处物,五、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