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子章句

屈子章句

七卷。清刘梦鹏(详见《春秋义解》)撰。该书又称《屈子楚辞章句》,《四库存目》称《楚辞章句》,误。卷首有谢锡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作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序,另附《屈子纪略》一篇。正文七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刘氏删去《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之名,称《湘君前后篇》、《司命前后篇》,并将《东君》移至《东皇太一》之后),卷三《卜居》,卷四《天问》,卷五《招魂》,卷六《哀郢》九章(主要为今《九章》篇章,但删《怀沙》,补《远游》,并删各篇标题,以为都是哀郢之词、故称《哀郢》九章,以第一章、第二章……标识),卷七《怀沙》,包括《渔父》、《怀沙》,标题《怀沙》,删去渔父歌,增入《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九字。以为《大招》与《离骚》诸篇不相类,不是屈原作品,弃而不录。此书可取之处是: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在自序中说:“不逆其志,其人不可得而知也。不论其世,其志不可得而逆也。”卷首附《屈子纪略》,意在说明屈原的生平行迹,并依据写作背景,将屈原诗作系以刘氏推定的具体年代,使读者对屈原思想、作品内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刘氏考定的屈原生平、行迹与诸家之说多有不同,只能姑备一说。二、对每篇诗作的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每篇均有总论,再分段注解,对章旨节义都有归纳,各篇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对每篇诗作的总体深入理解。三、具体注文,多有可取。如注《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刘氏引《竹书纪年》、《山海经》、《左传》指出,“该”为殷先祖王亥,“有扈”是“有易”之误,为传说中古国名。王亥败于有易,有易人因辱他,令其放牧牛羊。此解颇准确。王国维依据出土的甲骨文辞,进一步论证其说的正确。将《离骚》乱辞中“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解为并非自尽,而是表示以身殉国之意,也较通达。此书不足之处是:随意变易屈原作品篇次,合并篇章,更改篇名,是强古人以就己意的作法,加上又未申明充足理由,实不足取。对《九歌》各篇主旨概括,未必符合原旨,如称《湘君》是告语同志待时后图,《河伯》是伤寂寥等。又以赋、比、兴点评《九歌》各篇,也难以概括其艺术特点。在校文字异同上,参考多种底本,比较详细,但不注某字出某书,显得依据无力,且欠严谨。版本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藜青堂刊本,姜亮夫藏。嘉庆五年(1800)藜青堂刊本。

猜你喜欢

  • 乌青镇志

    十二卷。清董世宁纂修。董世宁,乾隆年间任乌青镇督捕。乌镇归属湖州府乌程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中隔车溪,两镇联成一市,故合称乌青。《乌青镇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十二卷。三十门,分为:绘图、

  • 物类相感志

    ①一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琥珀拾芥、蟹膏投漆漆化为水、皂角入灶突烟煤坠、胡桃烧炭可藏针、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全书共分总论、身体、衣服、饮食、器用

  •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

  • 读易窗易述

    八卷。清邓显鹤撰。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新化人。嘉庆甲子(1804)举人。曾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著述颇丰。此书为其主讲濂溪书院所作。据书前自序称:“余年十二时,同仲兄云渠受易于李愚庄师。师教以德体象

  • 四书改错改

    四十卷。清程仲威撰。仲威安徽黟县(今安徽黟县)人。是书首录光绪二十年(1900)六月上谕。次仲威自序二首。序后又有余论,次例言十则,所反驳凡四百余条,他未尽驳者,特以其本于旧法而存之,意以为毛氏无一字

  • 甲骨卜辞

    一卷。〔美〕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摹,白瑞华(Roswell S.Britton)校。线装,一册。方法敛,美国人,曾与英人库寿龄同为山东潍县牧师。当殷墟甲骨初出土时,他们二人合购殷

  • 律吕新书解

    二卷。明张敔撰。张敔字叔成,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曾举弘治辛酉年(1501)江西乡试,官至礼部员外郎。精于乐学,著有《雅乐发微》八卷和《律吕新书解》二卷。此书专为疏解蔡元定《律吕新书》而作,认为蔡

  • 征伐礼乐书

    即《龙飞纪略》。

  • 兵■

    七卷。明尹宾商撰。尹氏无史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从其书题名知,其号白豪子、毫翕,汉川(今属湖北)人。生活在明末。《千顷堂书目》著录“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注:汉阳人。又注:别本‘汉’作‘濮’。

  • 畿辅安澜志

    五十六卷。清王履泰撰。王履泰,生平不详。《畿辅安澜志》武英殿刻本。此篇乃采古今地理诸书及史志方志等,辑而成之。其体仿水经注,但详次诸水,经引为纲,援引诸书注以为目。其所述,首为永定河,以下依次为桑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