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室山房笔丛

少室山房笔丛

正集 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端,后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四年举人,后久试进士不第,遂筑室山中,以读书著述为业。因附王世贞而得名。此书是胡应麟汇辑他的考据杂说而成,分正续二集,书凡十二种:《经籍会通》四卷,述古籍的撰著与存亡聚散;《古书占毕》六卷,论史书,评史事;《九流绪论》三卷,论诸子百家的源流与得失;《四部正伪》四卷,辨订古代伪书;《三坟补逸》二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三书,以补《三坟》之阙;《二酉缀遗》三卷,皆采录小说家言;《华阳博议》二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的故事;《庄岳委谈》二卷,论述杂事,以纠正俗说的附会;《玉壶遐览》四卷,皆论道经与方士之言;《双树幻钞》三卷,皆论佛经与释氏之说;续集《丹铅新录》八卷和《艺林学山》八卷,则专为驳杨慎之《丹铅余录》、《艺林伐山》等书之说而作。每一题目的卷首,都有小序,概述本题的内容和主论宗旨。内容以考据为主,征引典籍极为丰富,议论亦多高明,为研究古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和见解。其《四部正伪》把古籍中的伪书析为若干种,各加辨订,相当详尽;后人研究伪书,常用其说。书内论述古典小说、传奇、杂剧的部分,尤有参考价值,为人所重。如概括小说家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使纷纭复杂的古代笔记,大致有类可归,深为人所称道。其论六朝志怪与唐传奇的不同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讹舛,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里将志怪定为记录传闻,传寄定为有意创作,后人谈论小说,常征引此文。其《庄岳委谈》内论词典、戏剧的条目颇多,于研究文学史很有参考作用。偶释语词,亦不见于他书。如谓元人称秀才为“细酸”,引《倩女离魂》首摺“末扮细酸为王文举”一句为证,即为今人辑戏曲语词诸书所未列入。但书中亦有考辨失实、征引错误之处,此在所难免。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清光绪广雅书局刻本(此为通行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校点本。

猜你喜欢

  • 说文解字群经正字

    二十八卷。清邵瑛(生卒年不详)撰。邵瑛字桐南,浙江余姚人。著作尚有《刘炫规杜持平》。这是一本正字的书。篆变为隶,隶变为真,群经中之文字偏旁多舛,点画失宜,所在皆是。故而邵氏以《说文》而正群经之字,以不

  •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著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著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

  • 本朝王公封号

    一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专记有清一代宗室外藩、异姓王公贝勒封号以及侯伯嘉名。从开国至道光,上溯肇、兴、景、显四祖,然后追尊泽、庆、昌、福四王号,再记世、高、仁、宣四宗和继统以前曾封和

  • 周官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另有《仪礼恒解》,已著录。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刘氏所论,多以《周官义疏》为本,注释则多用郑玄、贾公彦之说。书中每官及《考工记》之末,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刘氏对《周官》研究

  •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

  • 安得长者言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安得长者言”,本是《汉书·龚遂传》中语,陈继儒取其以为所著书之名。书首陈继儒序中称:“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已复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时弋一、二

  • 方德望神父小传

    一卷。法国人艾葆德译。袁承斌、丁汝成合译为汉文。方德望字玉清,崇祯三年(1630)至中国与高一志在山西传教,后又到陕甘等地传教,曾到北京研究历法,顺治十六年(1659)病故。传说他能“驱蝗伏虎”,教中

  • 金雀记传奇

    二卷。明无心子撰。无心子姓名、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高奕《传奇品》、黄文旸《曲海》目、无名氏《传奇汇考》均著录此剧,俱题明无名氏撰。按今传刊本,第三十出完聚,收场诗有“无心子燕市重编”之语。则无心子当为

  • 乐律纂要

    ① 一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师从于王守仁,正德年间中进士。平生著述甚多,有《易学四同》等书。是书共十三篇,其论述声气之源,想舍古尺而治以耳,也不

  • 数度衍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方中通(1633-1698)撰。方中通字位伯,安徽桐城人,哲学家方以智次子,受业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1611-1656),学历算术。顺治十八年(1661)撰《数度衍》,包含有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