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略识字斋杂著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证等。诗词下面往往还详注有关事迹。其中词律考订对研究古代律诗有一定参考价值;考证虽然散碎一些,但较为准确可取,如考订陶渊明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句中“无希”应作“希无”等。另外,书中还记载了作者父亲王念孙的有关诗文考证的一些内容。有《王敬之全书》本。
不分卷。清代王敬之(生卒年不详)撰。王敬之为清代学者王念孙之子,著有《王敬之全书》。此书是作者七十岁至七十九岁间,每年完成一册,共九年而成,即为1855年成书。此书按年分册,体例不一,主要内容为诗文考证等。诗词下面往往还详注有关事迹。其中词律考订对研究古代律诗有一定参考价值;考证虽然散碎一些,但较为准确可取,如考订陶渊明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句中“无希”应作“希无”等。另外,书中还记载了作者父亲王念孙的有关诗文考证的一些内容。有《王敬之全书》本。
二卷,清秦镜撰。秦镜,字非台,生平不详,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通鉴大感应录》是秦镜从《资治通鉴》中摘录出一些观点立场鲜明、使人读起来有所感悟的篇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写成的一部书,在书前有秦镜
四卷。《待轩诗集》一卷。清王绍周撰,王绍周,字复先,山东安丘人,生卒年不详。隐居不仕,喜为宋儒之学。此集凡四卷。首有王心谦、王在宣二序,及其小传,分体以四言、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长律、
八卷。清孟道光(生卒年不详)撰。道光字泰瞻,又字少湘,湖南人,生平事迹不可考,只知大约生活在乾嘉年间。书以笔华楼所刻《诗集传》为底本说诗。说诗之语,皆列书眉,间有旁批。经文集传之旁,多有墨笔圈点,指示
九卷。清朱泽沄(生卒及事迹不详。)撰。朱泽法字湘陶,号止臬,江苏宝应人。朱泽沄终身不仕,讲道锡山,通书关中,皆阐明紫阳之学。年六十七,吟邵子诗别亲友,怡然而逝。有《朱子圣学考略》、《王学辨》、《止泉文
一卷。旧题“麻衣道者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旧传麻衣道者,授希夷先生。崇宁间,庐山隐者李潜得之,凡四十二章,盖依托也。”朱侍讲云:南康戴主簿师愈撰。朱子亦称,此书系戴师愈伪造。此书为宋人撰本,故
不分卷。清末严昉(生卒年不详)修撰,李国宾、王粹忠纂辑。昉字湘生,滇南(今云南省)人,同治八年(1869年)出任汉阳知府。太平天国军曾三次攻陷武议,当时文武官吏男女绅耆,死事之烈,为各省之冠。该书记因
六卷。清余丙撰。余丙,字敬捷,禺州(今广西北流县东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记载清代学宫所祭祀的孔子以及从祀的颜子、闵子等先贤先儒事迹及世系里居等情况。祀于崇圣祠的孔子先人,亦记录其言行。一度祀
三十八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祖籍嘉善。叶绍袁、沈宛君之子。幼聪颖,父授以楚辞,年四岁即能成诵,及长,工文,又喜吟咏。康熙九年(1670)举进士,官宝应县
① 一卷。清林国赓撰。国赓字飏伯,广东番禺县人。光绪甲辰(1904)年进士,曾拜翰林院庶吉士。《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然而以此喻彼的“比”较为明显,而由此及彼的“兴”则比较隐曲。毛传曾
一卷。宋周续之(377-423)撰,清马国翰辑。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人。早受业于范宁,名冠同门,号曰“颜子”。后隐居庐山,事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甚受武帝礼遇,辟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