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宗法小记

宗法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程瑶田,字易畴,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恩科举人。官太仓州学正,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未试卒。其粹于经学,精心格物,一虫介之微无不究其来历。所著《考工创物小记》诸书,已刻于《皇清经解》中,是书亦其一种。书首有《宗法表》,略言宗道,“先王所以一天下,自大夫以下达于庶人,乃犹散而无纪,此公子之宗道所由立。为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此所谓有大宗而无小宗。若无适而宗庶,则礼如小宗,此所谓有小宗而无大宗。其无宗亦莫之宗者,惟公子一人。所以然者,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祢先君,先君不得祢之,于今君安得兄之。此宗法之通其穷,自卑而别于尊之义。至于后世皆得各自为祖,而归于下同之宗法。”次为《大小宗支相承世次》,再次为《公子宗道五事》、《庶姓述》、《世次顺数说》、《庶子不祭明宗说》、《庶子不祭表》、《宗法表》、《支庶旁行衺上及祖迁宗易提要图》、《宗法表补义》。是书专论《礼记》宗法,而未引《左传》《世本》诸书以证之,实为缺点。春秋时公子最重,诚有如《礼》所云别子为祖者,象鲁之臧孙、孟孙、叔孙、季孙,郑之七穆,宋之戴武庄桓诸族,皆各以公子为祖。且宋之华氏向氏等,有同时一族数人为卿者,则其后又可奉之为祖,则又可以称之继别为宗。其他象鲁僖公本庶出,而季友为母弟,其君非身尚非适,而其弟且为世卿之祖,又如叔牙之卒,《传》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似别子为祖,其成立与否,又或参以人事,非尽系宗法。至于所云殷中宗、高宗等,与宗法无关则甚合。总之三代皆重世族,故宗法很受重视,是书详为识别,颇具苦心。至秦废诸侯,隋除功臣五等之国,世族之贵,无复存者,则宗法亦等于空谈。其后虽有荫袭,实无大宗之可言。是书不能就春秋时事详征实证,固后人所当补也。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1802)《通艺录》本,后有《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上虞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煦春修,朱士黻纂。唐煦春,任候补同知上虞县知县。朱士黻截取知县,光绪十二年进士。此志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全书为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首为天章,卷一方舆、营

  • 庄简集

    十八卷。宋李光(1078-1159)撰。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调开化令,有政绩。历太常博士,迁司封。因论士大夫佞谀成风,得罪王黼,贬阳朔县。高宗时,擢吏部

  • 读尚书略记

    无卷数。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读尚书略记》力辨攻古文《尚书》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注语亦不过敷衍文句大意,无甚创见。有《七经略记》本,标注此书三卷,藏于北京图书馆。而有清方德骥题款的,则收藏

  • 韦苏州集

    十卷。唐韦应物(737-792)撰。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官至左司郎中。为官刚直为政,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为洛阳丞时,在两军骑士倚中贵人之势,骄横害民,韦应物绳之以法,以致

  • 古黄遗迹集

    一卷。明卢浚编。卢浚字希哲。天台(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中官黄州府知府。本书系黄州古迹题咏之汇编,以诗赋为主,而将唐许远祠祭文三篇错杂诸诗之内,又将宣圣遗像碑记附

  • 野庄集

    六卷。明王钝(1336-1406)撰。王钝,字士鲁,太康(今河南太康县)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进士,授猗氏县尹。明洪武十年(1377)征授礼部主事,历官福建参政、浙江布政使。建文朝拜为户部尚书

  • 杨氏家集

    六种,七卷。无编纂者姓名。全书所收为自杨春茂至杨灏五世撰述,大半为未刊之稿本。第一种前附《家乘》,记杨春茂以下四代碑志传状,之后为杨春茂《先中宪公文集》。杨春茂字奎东,崇祯年间举人,官至甘州副使。是编

  • 春秋明志录

    十二卷。明熊过(详见《周易象指决录》)撰。此书辨驳《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之失,尤其攻击《左传》一书。如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熊氏认为是“郑庄公欲离宋党,故以赂饵

  • 急就探奇

    一卷。清陈本礼(生卒年不详)撰。本礼字素村,别号耕心野老,江宁江都(今属江苏)人。是书别出心裁,以为《急就篇》乃是史游“勤心纳忠”(《后汉书·宦者传序》语)之作,不是一般教学童识字的蒙书。书首为陈氏自

  • 周张全书

    二十二卷。明徐必达(详见《南京都察院志》)编。周敦颐之书,除《太极图说》、《通书》而外,仅得诗文、尺牍数首,附以年谱、传志及诸儒之论而为七卷。张载之书,除《正蒙》、《理窟》、《易说》而外,兼载语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