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韩蕲王碑释文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碑文与史传所载出入颇多。该碑文,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王昶《金石萃编》都有详细考证。顾沅又于黄赋孙处借得旧抄传文,订误补缺,对全文补了不少数字,比较完整,后来治史者都以此为定本。传本有道光间自刻本,1934年瑞安陈式刻本。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碑文与史传所载出入颇多。该碑文,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王昶《金石萃编》都有详细考证。顾沅又于黄赋孙处借得旧抄传文,订误补缺,对全文补了不少数字,比较完整,后来治史者都以此为定本。传本有道光间自刻本,1934年瑞安陈式刻本。
七卷。明赵鸿赐(生卒年不详)撰。赵鸿赐,字承元,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嘉靖中副都御史赵钱之子。此书共七卷,杂引佛经及释子语录,而以圣贤之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
二卷。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三魏著,邱维屏评选。三魏系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际瑞原名祥,字善伯,明代诸生,著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明末弃诸生,著有《诗文集》和《左
残一卷。该录首尾残缺,不著撰人。所存内容为古城山泉部分,疑是原书上卷。此篇纪事较《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略,较《沙州地志》详瞻。其著述年代,应当作于唐代,图经之后,与地志相前后。是录载悬水泉又名贰师泉、先
一卷。明姚宣(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姚宣,字懋昭,应天(今河南商丘)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著有《闻见录》一卷。《闻见录》所记杂事,多涉及神怪。著述态度比较认真,内容里如果是旧事录用,就注明出自何
四十六卷首一卷,清吴巩修,王来遴纂。吴巩,江苏阳湖人,曾任邛州知州。王来遴,湖北黄陂人,举人,曾任嘉定府乐山县知县。邛州志,明以前无闻,盖兵荒之余,散佚久矣。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州牧戚延裔始为州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却金传》)撰。是书主要记载王氏园圃中所有以及其所闻所见的花、果、蔬、瓜、豆、竹等花木、果品、蔬菜。主要以花为主,草木之类则从略。各记载其品目及其种植的方法。《续说郛》中载有此书,
① 二卷。清李钟峨(约1716年前后在世)撰。李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今四川通江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太常寺少卿。本集是其督学福建时所编,计有赋颂一卷,诗一卷,
不分卷。清王锡祺辑。此编为巨篇,不分卷,以省为纲,以山为目,分隶之。从盛京至内外蒙古,山名之下,各系小注。此志掇拾之勤,考证之功不可没。其不足之处:一、其注语皆不具出处,阅者将信将疑;二、详载内地,忽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
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奉敕校刊,乾隆三年(1738)告成。前冠以“世宗宪皇帝谕旨”,后面有乾隆皇帝亲为此书写的后记,其中主要收录大臣的奏折共有二百三十三人之多,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