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莞遗民录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撰成此书。现有民国五年(1916年)。
二卷。清末陈伯陶撰。伯陶字象华,号子励,自号九龙真逸。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谥文良。明代袁昌祚有《东莞宋人遗民录》,已佚,仅存序。伯陶考证诸志乘及他书,共得二十余人,撰成此书。现有民国五年(1916年)。
四卷。后序一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江苏南京人。其一生凡省府县局、书院、学堂、官书局、图书馆之属,皆互董其役终其身,因著书百数卷,跻为通儒。传世之作,首
三卷。唐李肇(详见《翰林志》)撰。原名《国史补》。最早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分上、中、下三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均著录为二卷。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认为“二”是“三”字之误
一卷。清王嘉禄(1797——1825)撰。嘉禄字绥之,别号井叔,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诸生。著有《嗣雅堂集》。所著《桐月修箫谱》,又名《嗣雅堂词集》。家学深湛,清才绮丽。当嘉庆、
十二卷。清董讷(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后总督两江,改督漕运。漕政肃清,政绩卓著。著有《督漕疏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二十二卷。清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光绪间曾任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参与纂修《清史稿》。其文与桐城派许多著名作家皆有渊源,却能卓然自
一卷。清杨国桢撰。杨国桢字海梁,湖北崇阳(今崇阳)人。甘肃兰山书院有经训约编之刻,帙不盈尺,而搜集了十一经。杨国桢邮取是书,想以它充当学子读本,但该书非足本,注亦简略。国桢于是仿《五经旁训》的体例,补
十卷。明蔡国珍(1528-1611)撰。蔡国珍,字汝聘,江西奉新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靖。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乃其从曾孙尚才所编。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诗皆近体,据
十卷。清齐祖望(生卒年不详)撰。祖望字望子,号勉庵,广平(今河北省鸡泽县)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南安府知府。除此书外,还著有《素心堂集》、《增补洗冤录》等。此书包括《读易辨疑》、《尚书一得录》、《诗序
一卷。宋刘克庄(1187-1269)撰。刘克庄生平详见《后村集》辞目。是集又名《后村长短句》、《后村先生长短句》、《后村居士诗余》。原附载《后村集》中,由毛晋摘出别刻,编为是集。克庄于宋末以诗闻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