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徽通志

安徽通志

二百六十卷,首六卷。清陶澍、邓廷桢修,李振庸、韩玫纂。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由编修历给事中,授川东道,迁山西按察使,清道光元年(1821)擢安徽布政使,三年正月授安徽巡抚,同年五月调任江苏巡抚,十年总督两江。撰有《陶渊明集注》等。邓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人,清嘉庆六年进士,由编修知府擢湖北按察使,道光初历江西、陕西布政使,六年授安徽巡抚,九年以修安徽省志告成,十五年擢两广总督,十九年调任两江总督,旋调云贵及闽浙,二十六年巡抚陕西,卒官。清初平定江南,改置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统领上下两江,司置江宁。顺治十八年(1661),增设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使司领安徽。康熙五年(1666)分省,始设安徽巡抚,治所置安庆。分省后,安徽志乘未有专书,惟有《江南通志》采辑皖江事实,且《江南通志》自乾隆元年续修,迄道光已越百年,纂辑专书势不可缓。道光五年(1825),安徽巡抚陶澍奏请创修省志,设局纂辑,规模粗定。适陶澍调任江苏,邓廷桢奉命巡抚安徽,复赓续之,自乙酉(1825)之夏,迄于己丑(1829)之春,采访撰校,越五载而志书成。此志仿《江南通志》例,列志十,每志以类分附,共七十二类。卷前列序文、纂辑职名、凡例;卷首一至六卷备载诏谕及御制诗文;卷七至四十三舆地志:星野、疆域、图说、建置沿革表、形势、山川、风俗、城池、公署、关津、古迹、坛庙、寺观、陵墓;卷四十四至四十九河渠志:江、淮、黄河、运河、水利、水利治绩;卷五十至六十四食货志:田赋、户口、徭役、漕运、关榷、杂课、盐法、蠲赈、积贮、物产;卷六十五至七十二学校志:历代学校考、祀礼崇封考、学宫、书院、试院;卷七十三至八十四武备志:兵志、兵事、江防、驿传、铺递;卷八十五至一百十四职官志:文职、武职、名宦;卷一百十五至一百三十八选举志: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拔贡、副贡、荐辟、仕籍;卷一百三十九至二百四十四人物志:名贤、宦绩、忠节、儒林、文苑、武功、孝友、义行、隐逸、方技、流寓、仙释、列女;卷二百四十五至二百五十六艺文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卷二百五十七至二百六十杂类志:祥异、摭记、辨讹。此志全以《江南通志》为纲,记载悉从其旧,删繁就简,择要集录,既包揽全省,又与所属府州县志有所区别。有清道光五年(1825)安徽通志稿纸抄本、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清道光间红格写本。

猜你喜欢

  • 水田居士文集

    五卷。清贺怡孙(生卒年不详)撰。贺怡孙字子翼,永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曾与陈宏绪、徐士溥、曾尧臣等在豫章(今南昌市)结社,明亡后归隐乡里。康熙十八年(1679)为避举荐,削发缁衣,逃入深山,读书

  • 中庸说

    ① 五卷。清毛奇龄撰,门人章大来、楼宅中、朱樟、陈佑及其子远宗与侄文辉编定。此书立说异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归宗刘宗周,主慎独之说。毛氏恃才好辩,持论难免偏颇,此书也不例外。书后附有其门人子侄之解说

  • 木庵藏器目

    一卷。不著编书人姓名。成书年月也无记载,书首页署有丙申正月。是编所辑,系安徽歙县程木庵所藏彝器的目录,共著录五十四器。程木庵之子程守恭,曾以拓本分送给一些金石学家,故在他们的书内均录有若干木庵藏器。吴

  • 酿蜜集

    四卷。清浦起龙(?-1822)撰。浦起龙,字二田,江苏无锡人。雍正进士,官苏州府教授。其人自束发就读及互服官羁旅,遑论晦明风雨,无不载书以行,此以书为乐者。集中所录文章大多为考据之文,举凡左、史,汉魏

  • 古雪诗钞

    一卷。清《续钞》一卷。《诗余》一卷。杨继端撰。杨继端,生卒年不详,字古雪,四川遂宁(南江)人,江苏同知杨玺之女,浙江主簿张问莱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其画《烟雨楼画幅》最为著名。此书有嘉庆十三年(180

  • 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

    见《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诗次故

    二十二卷。附外杂一卷。朝鲜申绰撰。申绰字在中,号石泉,朝鲜李朝经学家。《诗次故》初稿毁于火,现存本为申氏晚年重订。该书博稽《三雅》、《方言》、《释名》等书,以订其诂,又广辑《戴记》、《左传》、《史记》

  • 新世弘勋

    二十二回。题“蓬蒿子编”,作者真实姓氏无考。书成于清初,长篇小说,主要叙述明末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事,终于清朝立国。该书以《剿闯通俗小说》为底本,增益首尾,重新加工而成。因其时已是清朝,故该书不再称满

  • 齐东野语

    二十卷。宋末元初周密(1232-129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居济南(今属山东),金人灭北宋,迁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等地,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

  • 文献通考

    三百四十八卷,马端临撰。马端临(1254-约1324),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省)人,元代著名历史学家。父廷鸾,南宋度宗时为右相兼枢密使,因与贾似道不合去官,著有《读史旬编》,“始以备遗忘,授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