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堂经解
二十卷。清李宗棠撰。宗棠字荫伯,安徽颍上县人。此书博引明清之季学者成说,然不标明原作者及出处,似有掠美之嫌。更兼其疏解颇多自相矛盾之处,只间或有可取者。此书有1911年排印本。
二十卷。清李宗棠撰。宗棠字荫伯,安徽颍上县人。此书博引明清之季学者成说,然不标明原作者及出处,似有掠美之嫌。更兼其疏解颇多自相矛盾之处,只间或有可取者。此书有1911年排印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十六卷。《后集》十三卷。附《花果会唱和诗》一卷,《赠言集》四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生平详见《瞿山诗略》(辞目)。是集分为前、后二集。前集十六卷。包括《乐府》、《乐家园草》、《新田集》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林氏以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弟子相随,考事征年,相因互见,非合证不明,于是据《史记》有关记载,列表说明孔子弟子。其姓名见于《论语》者,则附于后。又参考《春秋》三传
无卷数。清代崔纪撰。崔纪见《成均课讲周易》条。全书试图用儒家“中庸之道”来阐发论述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中的内涵。主要观点为:太极就是中庸上天的载体,“中”即中庸所谓的“人心未发之中”,“和”
①三卷。明王应乾修,郭毓秀增修。王应乾,淮阴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三十五年(1607)任堂邑知县。郭毓秀,古鄗人,顺治二年(1645)任堂邑知县。按堂邑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六种,六卷。清李彦章(生卒年不详)撰。李彦章字兰卿,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嘉庆年间进士,为翁方纲之弟子。六种有《槐忙吟草》一卷、《榕园诗钞》一卷、《出山小草》一卷、《恋春园诗草》一卷、《归槎杂咏》一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一卷。清钱熙祚(详见《吴郡志校勘记》)撰。钱熙祚刊刻《文子》,又撰《校勘记》附其后。清人研究《文子》者,有许多人以为《文子》袭用《淮南子》,但也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是《淮南子》袭用《文子》。钱熙祚赞同
三十六卷。明胡广(1370-1418)等撰。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胡广等奉敕而撰成此书。本书辑明永乐前为《四书》注解者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