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林

学林

十卷。南宋王观国(生卒年不详)撰。王观国字彦宾,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唯有贾昌朝《群经音辨》载有王观国所作后序一篇,结衔称为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兵马监押。此书专以辨别字体、字义、字音为主,自六经、史记、汉书旁及诸书,凡注疏笺释之家,莫不胪列异同,考求得失。取《汉书》叙传“正文学惟学林”之语,以定书名。清人陈春曾谓是书“于宋人说部中最称精核,其间考书籍之讹脱,证事迹之歧异,辨文字之正错,审音读之是非,皆元元本本,不为向壁虚造之说,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也”(丛书集成初编本《学林》后跋)。《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其书“多前人之所未发”。赵与时《宾退录》曾摘其误以不羹为羹颉;袁文《瓮牖闲评》亦摘其议《资暇集》以行李为行:字无所根据,不知《玉篇山部》有此字,注释甚详;吴曾《能改斋漫录》又摘其谓《左传》季氏介其鸡当存高诱注,以铠著鸡头,不当作蒙鸡之臆;佛氏精舍《江表传》载于吉事,可知魏初已有其事,王观国则谓自晋始有之,当误;又《孟子》以言之,王观国不取部璞音义,而取《玉篇》音“甜”之说;“京索”之“索”,王观国以为当音“山客反”,不知陆氏释文及五臣之注韩退之之诗,皆音“悉落反”。书中虽有小疵,但论其大致,则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南宋诸儒讲考证者不过数家,若王观国者,亦可谓卓然特出矣”(《四库全书总目》),足资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湖海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湖南丛书》又附有民国孙文昱《考证》一卷。1988年,田瑞娟重新点校,中华书局作为《学术笔记丛刊》之一,铅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九代乐章

    二十三卷。明刘濂(生卒年不详)编。刘濂字浚伯。南宫(今属河北)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本书取自汉迄唐九代之诗,分门编次。所选以音声为主,分风、雅、颂为三;每代又别里巷、儒林两类。自谓三百篇后不

  • 伸蒙子

    三卷。唐林慎思撰。林慎思有《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思,再著一书。书编成,用《易林》卜筮,得《蒙》之《观》卦,有“伸蒙入观”之语,因用为书名。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

  • 武昌县志

    ①八卷,清熊登修,孟振祖纂。熊登,字仲升,号定涛,江西南昌人,贡生,官武昌知县。武昌附近省治,民俗物产,甲于他邑,而宋、元以前图志,已不可考。明永乐以后,张琦、李荣等先后纂述,代有作者,但或沿革于习闻

  • 两汉刊误补遗

    十卷。宋吴仁杰撰。仁杰洛阳人,住在昆山。字斗南,又字南英,自号隐。通博经史,讲学于朱熹之门,进士。国子学录。有《古代周易》、《洪范辨图》、《两汉书刊误补遗》等著作。《补遗》十卷之中补《汉书》八卷,补《

  • 丽则遗音

    四卷。元杨维桢(1296-1370)撰。维桢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条。维桢《东维子集》不载其所作古赋,《铁罗古乐府》中古赋只有《土圭》、《莲花漏》、《记里古车》三作。此集为古赋专集。收赋三十二首,皆其

  • 诗补笺绎

    二十卷。清程崇信撰。程崇信字戟传,是湘潭王闿运的弟子。王闿运著有《诗补笺》一书,程崇信依据《春秋》解释《诗经》,并信据《公羊传》和穀梁传》来修正《左传》的谬误,以此作为《诗补笺》一书的补充。然而,正如

  • 端简文集

    十二卷。明郑晓(1499-1566)撰。郑晓生平见《古言》二卷辞目。有《禹贡图说》,此编第一卷为说经,第二卷为诗,第三卷至第八卷为杂文,第九卷至十二卷为奏疏。在奏疏中又分三类。首淮扬、次兵部、再次刑部

  • 易裨传

    二卷。宋林至撰。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

  • 观古堂汇刻书

    二集,二十一种,五十七卷。清叶德辉(详见《郎园先生全书》)编。从书所收如阮元《三家诗补遗》三卷,世无传本,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仪征李氏为之刊行;周春《尔雅补注》四卷,是《松霭遗书》未刊著作之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