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略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是书大旨在发明孟子论学,而非注释。故所论释,仅摘其主要的。大意说圣贤之学,有体有用,未有体不备而用能裕如者。孟子所言的仁义,体中有用,用中有体。另恩霨对“不动心”章、“曹交问”章、“舜发畎亩”章、“尽心”章、“万物皆备于我”章、“行之不箸”章、“伯夷避纣”二章、“不仁哉梁惠王”章、“身不行道”章、“圣人百世之师”章、“浩生不害”章,皆有所发挥。该书有光绪刊本。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是书大旨在发明孟子论学,而非注释。故所论释,仅摘其主要的。大意说圣贤之学,有体有用,未有体不备而用能裕如者。孟子所言的仁义,体中有用,用中有体。另恩霨对“不动心”章、“曹交问”章、“舜发畎亩”章、“尽心”章、“万物皆备于我”章、“行之不箸”章、“伯夷避纣”二章、“不仁哉梁惠王”章、“身不行道”章、“圣人百世之师”章、“浩生不害”章,皆有所发挥。该书有光绪刊本。
二十卷。明王思义撰。思义字允明,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将《宋史》删节为二十卷,使卷帙浩繁的《宋史》由烦冗归于约略,但缩之太甚。《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其它版
一卷。清周清原撰。周清原,字蓉湖,江苏阳湖人。《乐清县志》载雁荡山,有十谷八洞三十岩,得名之峰一百二十座。周清原游雁荡山,匆匆两日,使游未尽此山之胜,仅及一半,但纪大龙湫至详。记入谷缘涧行,水声潺潺,
一百二十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本书前有黄体仁序,序称:此书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以
二卷。明李生寅(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李生寅,字宾父,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其邑人杨承鲲所选。此集诗皆短章,音节和谐,而缺乏深警之思,其篇幅亦是窘迫。人称盖思清而才弱者。前有万历
九卷。《文录》十卷,《尺牍四卷》。《杂录》三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安徽太平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太常寺少卿。天启追谥恭节。事迹详《明史》本传。及林之盛《皇明应谥名臣录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
四卷。宋韩驹(?-1135)撰。韩驹,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累除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绍兴中,知江州。卒于抚州。韩驹学原出苏辙、苏轼。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
七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今属河南)人。生平详见《王氏家藏集》(辞目)是集为王廷相诗文集。凡七卷,收入诗二卷,词一卷,杂著一卷,奏疏一卷,杂文二卷。编刻于明嘉靖十五
七卷。清王藻(生卒年不详)撰,王藻字菽原,南通州(今云南盐津)人。王藻生性豪迈,胸次磊磊,每有所感便发乎诗,故其诗多爽气有逸情。书中有陈奂、杨廷咸丰年间所作序,该集有诗三卷,帖体诗三卷,律诗一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