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郑注疏

孝经郑注疏

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字吉人,一字麓云,号鹿门,人称师伏先生,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著述颇丰,有《经学通论》五卷、《孝经郑注义疏》二卷、《春秋讲义》二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尚书大传疏证》一卷、《左传浅说》、《礼记浅说》等。皮锡瑞治经专今文,颇攻郑氏。而是书则笃守郑氏之说,对于典礼尤为详尽,认为郑玄深于礼学,注易笺诗,必引礼为证,其注孝经亦援引古礼。郑所据孝经本今文,其注一用今文家说。该书引典礼对郑注加以疏通证明,遇诸家对郑注有驳难者,则解释其疑滞,大多引申、折衷至当。只有对“始于事亲”一节,刘炫对郑玄所驳不误,而锡瑞因守疏不破注之例,曲为辨护,终嫌勉强。“天子有争臣七人”一条,别据唐武后臣匡谏章,引孝经争作诤,与《白虎通论》、《家语》所引同,为他辑本所无。该书版本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

猜你喜欢

  •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

  • 中庸四记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大学古本私记》)撰。光地著有《中庸余论》、《中庸章段》。是书刊于道光五年(1825)。其玄孙李维迪于跋中说,从售书者中检查是书为先公手迹,又书中有两处与先公著书相同,故认定是先公

  • 中国声韵学

    四编十五章。姜亮夫著。姜亮夫(1902-)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县人。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语言文字学。1928年起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1935年至1

  • 周易井观

    十二卷。清周大枢撰。周大枢字元木,号存吾,山阴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官任平湖县教谕。此编论天地之数,认为与大衍相符,一定是汉儒递相传授而到郑康成。因此古来说易并无先天八卦,故不取邵子所传图位

  • 智囊补

    二十八卷。明冯梦龙(详见《智囊》条)撰。冯梦龙于天启六年(1626)著成《智囊》一书,又以其载记未备,乃编辑《智囊补》二十八卷。其《补遗》一卷,亦散入各类中。有明刊本。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齐

  • 古经解钩沈

    三十卷。清余萧客(生卒年不详)撰。萧客字仲林,号古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十五通九经,尤耽古籍,曾辑注雅别抄,就正于惠栋,成为记名弟子。直隶总督方观承聘修《畿辅通志》,以目疾归,教授乡里,时称其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诗传注疏

    三卷。谢枋得(1226-1289)撰。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随后组织民兵抗元。宝祐五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后授江东

  • 明伦集

    三卷。宋涂近正(生卒年不详)撰。近正字尊爵,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嘉定中以承务郎致仕,笃行敦伦,博学能文,而深于性理,所论与朱熹相表里。是集杂采前言往行,分为十类,曰:尽事、养志、勿辱、移忠、移治

  • 青油史漫

    二卷。明茅元仪撰。茅元仪,明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字止生,号石民。喜谈兵事,对古今用兵方略及九边厄塞形势有研究,口述手画,了如指掌。天启初以边才荐授副将。崇祯元年(1628年),进呈《武备志》,升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