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三十八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南北朝时,经学分成南学和北学。隋唐统一后,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加之南北经学的不同对科举取士多有不便,欲将异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便召见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撰订《五经正义》,颁行全国。这就是我国经学史上最早的经学总集。到了宋代,则有朱熹的《四书集注》,自此编定经学集子的风气便开始盛行。至清代,则有纳兰性德,搜集唐宋元明说经之书中罕见者,刊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后钱仪吉出示所藏之书,并搜录宋元以来诸家解经之书,补刊《通志堂经解》未收之书,名曰《经苑》。另有张金吾出其家中藏书,并广泛搜集群籍,今古并蓄,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定《诒经堂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至嘉庆、道光间,阮元任湖广总督之时,在广州创立“学海堂书院”,网罗清代经学家的著述,汇刻《学海堂经解》、《皇清经解》等。自嘉道至光绪间,其间近百年,经学家辈出,著述丰富,若不将他们的著作搜集起来,进行刊刻,就有散佚的可能。同治年间,浙江的戴望、俞樾商定续刻《经解》目录,此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奏请刻印此书。但不久,曾国藩去世,此事便搁置下来。至光绪乙酉年(1885年),王先谦任江苏学政,设南菁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的体例。编刊《皇清经解续编》一千四百三十卷。朱记荣之书,在王先谦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之前,多收集清代以前没有刊刻的解经之书,以及近人的字学佚书。如宋赵德的《诗辨说》也刻入此书。另外还刻入了清代罕见之书,如冯登府的《十三经诂答问》就是用原稿刊刻的。可见此书的刊刻,保存了不少散佚在民间的经学书籍。它虽然不如《皇清经解续编》内容详备,但是在私人辑书中,也算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之书。目录:清李富孙辑、朱记荣校刊《李氏易解剩义》三卷,清宋咸熙辑《古易音训》二卷,清丁晏撰《尚书余论》一卷,宋赵德撰《诗辨说》一卷,清诸锦撰《飨礼补亡》一卷,清陈奂撰《公羊逸礼考征》一卷,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伪》二卷,清施彦士辑《读孟质疑》二卷,清任兆麟撰《孟子时事略》一卷,清庄述祖撰《弟子职集解》一卷,清惠栋撰《九经古义》十六卷,清冯登府撰《十三经诂答问》六卷,清陈倬撰《经笔记》一卷,有清光绪间江苏吴县朱氏家塾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遂初堂文集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 急就篇

    四卷。西汉史游(生卒年不详)撰,唐颜师古(581-645)注,宋王应麟(1223-1296)音释或补注。《汉书·艺文志》注称史游为“元帝时黄门令(宦官)”。原名《急就章》,简称《急就》,汉初的童蒙识字

  • 班马异同

    三十五卷。旧本题为宋倪思撰。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进十,历官宝文阁学士,相传作于溪须。《班马异同》作书是因班固《汉书》多因《史记》而增减,于是考证其字句,以《史记》有而《汉书》没有的、或删削

  • 成山老人自撰年谱

    六卷,附录一卷。清唐炯(1828-1908)撰。唐炯字鄂生,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官至云南巡抚。该书止于光绪十二年(1886),附录一卷为其子唐坚编,补年谱所未及者。书中对贵州剿匪、四川改革盐运及云南

  • 卫生简易方

    见《卫生易简方》。

  • 清太宗实录

    十六册又实录残卷。清代官修。现存清代实录中太祖、太宗、世宗三朝都经过重修和校订。《太宗实录》初修于顺治九年(1652),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雍正十二年(1734)又加校订,乾隆初始成定本。是

  • 坦园诗录

    二十卷。《坦园文录》十四卷。清杨恩寿(1835-1891)撰。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在云南、贵州作幕宾多年。恩寿不仅工诗文,而且善写传奇,著作颇丰

  • 翠薇花馆词

    二十九卷。卷首一卷。清戈载(约1786-?)撰。戈载字顺卿,又字宝士,号双红词客,清代词人,约为清嘉道间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工于填词,韵律精当。其室题名曰“校词读画斋”。著有《词林正韵》、

  •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

  • 貂珰史鉴

    四卷。明张世则撰。张世则,诸城(今属山东)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四川安绵兵备副使。“貂珰”原系汉代中常侍的冠饰,金珰右貂。后中常侍之职用宦官充任,故称宦官为“貂珰”。此书是记述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