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论疏
三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论疏》是注解世亲菩萨所作的《妙法莲华经论》的专书。其《妙法莲华经论》中译本有两种,一是元魏勒那摩提译,僧朗、崔光等笔受。二是元魏菩提留支译,云林笔受异作序。今序文已失传。而自梁陈以来、注疏法华之人之作颇多,义说分呈,互相责难。加之疏释甚少,盖以文句简略,科摄重叠,释经未竟,寻意难周。鉴于此吉藏撰注此论疏,以释流支所译之论,欲藉以破江南五时北土四宗之说。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三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论疏》是注解世亲菩萨所作的《妙法莲华经论》的专书。其《妙法莲华经论》中译本有两种,一是元魏勒那摩提译,僧朗、崔光等笔受。二是元魏菩提留支译,云林笔受异作序。今序文已失传。而自梁陈以来、注疏法华之人之作颇多,义说分呈,互相责难。加之疏释甚少,盖以文句简略,科摄重叠,释经未竟,寻意难周。鉴于此吉藏撰注此论疏,以释流支所译之论,欲藉以破江南五时北土四宗之说。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十七卷。清聂镐敏撰。聂镐敏,生卒年不详。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府知府。好程朱理学。由于《周易》产生于原始宗教,具有哲学的内容和卜筮外衣的双重特点,使后世的易学形成义理、象
① 一卷。明孙珏辑。孙珏称:“世纪,尧与群臣沉璧于河,乃为《握河纪》,今《中候》也。告禅后二年,刻璧为书沉洛,今《中候·运衡篇》也。所授之图书,今《握河纪》也。”孙珏所辑,一共只有两条,总共才一百五十
二卷。魏王肃(详见《丧服经传注》)撰,清马国翰辑。其注《礼记》,《隋唐志》合并为三十卷,现在已经散失。马国翰根据孔氏《正义》、陆氏《释文》、杜氏《通典》及裴氏《史记集解》等书所引,辑录成二卷。考肃说《
八卷。明李绍文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1596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自明初迄于嘉隆。前有释
十二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虚,长洲(今江苏南京)人。嘉庆四十三年(1564)举人。张凤翼著有传奇《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虎符记》等(合为《阳
一卷。马其昶(详见《大学谊诂》)撰。是书以《朱子章句》为主,兼采郑康成、孔沖远之说,间下己见。每段后有总解,融贯一节之意。大抵对三家之说,各取所长,不墨守成规,期达经旨。义取丰实,语删枝蔓。其释“致中
四十四卷。又名《雪序读史快编》。六十卷。明赵维寰编撰。维寰字无声,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摘录诸史书中新异之事编排而成,始自《史记》,止于《新唐书》。现
一卷。清徐建寅译辑。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一名寅,江苏无锡人。同治年间,在江南制造局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光绪初年任驻德国使馆参赞,并赴英、法等国考察。本书就是徐建寅在这一时期,利用工作之
十卷。清马逵道纂修。马逵道字鹭蓉,江苏武进县人,出身进士,历任陕西汉中府知府,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顺治十七年(1660),任河东运盐使司运使。按运城地处解州、安邑之中,为古路村地。因其地有盐池,故特设
一卷。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继学。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为翰林学士承旨王构。本人累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在馆阁时,与虞集、袁桷等唱和,论者比喻为唐代岑、贾、宋、杨、刘,为元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