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其生卒年不详。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周敦颐认为世界的本体是“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并不是说太极之上还有一个无极,而是说太极无形无象,不可言说,不是真有一个“极”,所以叫做“无极”。周敦颐认为,人和万物生于五行二气,“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就是说,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而万物以无形的太极为本。也就是“无形而有理”的“理”化生了万物。《太极图说》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通书》解释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这里所说的“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神”,就是“太极”。张载的《西铭》继承了《孝经》的“孝”的观点,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进一步把孝的原则神秘化,加以无限的夸大,他认为体现了孝的原则就是体现了宇宙的最高原则。《西铭》把一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说成是实现“孝”的原则。反之,把一切违反封建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说成是不孝。故张载被后来的理学家奉为圣贤。端对此三书笃志研究,颇有新意。是编注释三书,皆抒所心得;大旨以朱子为旧。而《太极图》末附张载“辨戾”一条,乃以朱子所论太极阴阳语录,与注解互异。而考定其说,盖注解出朱子之手,而语录则门人之所记,不能无讹。端得于朱子之教尤深,故能辨别真伪。是书前有端之《自序》云,作于宣德三年(1428),唯论《太极图说》,而未及《西铭》;卷末有正德六年(1511)黎尧卿《跋》才兼论《西铭》。《通书》前后又有孙奇逢《序》及《跋》。《跋》只谈《通书》,而《序》则言渑池令张燝合刻三书。据端《本传》云,其书本名《释文》,所注《孝经》,乃名《述解》。此本亦题曰《述解》,不知何人所改刊。版颇拙恶,排纂亦无体例,每句皆以正文与注连书,字画大小相等,但以方匡界正文每句之首尾,以为识别,殊混洧难读。今离而析之,使正文与注别行,以便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