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府志

太平府志

五十卷,清甘汝来纂修。甘汝来(?-1739),字耕道,江西奉新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进士。以教习授知县。雍正间,任吏部主事、广西太平府知府、广西巡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初,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四年(1739)卒于任所,谥庄恪。旧志修于明隆庆五年(1571)甘东阳秉笔始,万历元年(1573)稿成,后经参互考订,裒集编纂数年,万历三年(1575)成编,五年(1577)刻本。此编知府甘汝来续修于二百余年之后。志成于雍正四年(1726),《太平府志》雍正四年刻本。全志共五十卷,志分天文志、地舆志、营建志、食货志、武备志、职官志、名宦志、土司志、选举志、人物志、禨祥志、艺文志、象胥志,共十三门。此志专列土司志,太平历为羁靡之地,自宋以后,替袭废置不一,此志详载各土可世袭源流,是研究土司制度的翔实材料。此外,太平府在粤西极南,与安南(今越南)接壤,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即安南境,志设象胥志一门,专志安南,此例为他志所无。此志广稽博考,考订加详,足备一郡之文献。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任太平府教谕。太平郡志,始修于明弘治十年(1497),再修于正德十一年(1516),其后未经纂定者,至清康熙百五十年。郡守黄桂,延访宿儒,详加厘正,于康熙十二年志成。此志记载,多合志法,如建置沿革表,据历代正史,分析考辨,用年表以建置为经,职官为纬,相互表里,上下数千年间诸务灼如指掌。旧志中六朝疆域,分属不当,守令所辖,亦复屡变,此则据宋以来史书地志,以本郡专辖为定,其年与地所不隶者,皆尽删去。此志用班史年表例,自汉迄清之康熙,胪列井然,不以附会滥收。此志注重考订辨证,体例严谨有法,在安徽府志中堪称至善。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本、抄本。

猜你喜欢

  • 安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德清人。乾隆间以通判官东河河工。嘉庆间累官江南河道总督。明习河事,授吏程功,因著此书。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其所论大旨为,需重防患于未然。并谓凡有河堤之责者,但能守

  • 永乐大典

    初名《文献大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明解缙(1369-1415)、姚广孝(1335-1419)等奉敕编纂。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吉水(今属江西)人。洪武进士,为官多次受谪,终死狱

  • 武林藏书录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申撰。丁申(约1815-1885),原名壬,字竹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主人。宋朝迁都南渡后,杭州(时称“武林”)成为东南文化的中枢,藏刻书

  • 韵学大成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

  • 顾子新言

    一卷。吴顾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谭字子默,吴郡吴人,官至太常平尚书事。其事迹具载于《吴志》本传。《意林》谓谭字默造,误也。本传云:“著《新言》二十篇。”《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并

  • 春秋提要

    四卷。明饶秉鉴撰。秉鉴字宪章,号雯峰,广昌(今江西广昌)人。少从聂宗尹、罗浚习《春秋》、《尚书》。正统甲子(1444)举人。两试礼部,名在乙榜。景泰三年(1452)除肇庆府同知,迁知廉州。归建雯峰书院

  • 诗推度灾

    ① 一卷。明孙珏辑。谓或齐诗授受之遗。所辑共计十二条,没有注明出处。现据考证,首条“阳本为雄”等二十五字,引见《太平御览》,“雄雌俱行”等二十四字,引见《广雅·释天音义》,“惟上天下地”等八字,引见《

  • 四书通义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 河洛图说

    四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见庵,山西静乐县人,乾隆进士,官至蓬州知州。著述凡十余种,总名为《锦官录》。《河洛图说》为其中之一。此书凡四卷,卷一论河洛,推本朱子之说,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又从曲沃崔致远说

  • 考工记辨证

    三卷。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著述甚多,辑有《福建通志》诸书。陈氏自序称:“窃谓郑君(玄)惟未精于算,故注《考工记》如轸与轐之类,间有误者。贾(公彦)疏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