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发神谶碑释文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益又移至府学中。该碑一名《三段碑》,孙吴天玺元年(276)刻石。其字怪伟,兼以碑断裂,颇难辨识。周在浚乃合其石,贯以铁条,并重为释文,而以诸家题跋附之。考《吴志》及许嵩《建康实录》,都载天玺元年吴郡临平湖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石,长四寸,广四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东吴孙皓改年号为天玺,并立石刻碑于岩山,以纪功德。孙皓立此碑在其亡国前四年,意在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称“天降神谶”而刻石。碑用隶书笔法作方整的篆体。相传为华覈撰文、皇象书,但无根据。此石于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今只存有拓本。所列碑中残文,较《金石录》多177字。此书前列断碑残字,后列金石舆地之书,有可考证者,凡数十条。“四库存目”注有汪启椒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诂答问

    六卷。清冯登府撰。此书写在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之后,其精粹不及钱氏之书。篇中对于《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亦引钱说。篇中还认为东晋时别有一孔安国,亦通经学,与梅赜上书元帝时相先后,《尚书传》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难经校订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残本》四卷,《难经校订》一卷。清姚凯元(生卒年不详)撰。姚凯元字子湘,号雪子,归安(今属四川省)人。曾官光禄寺署正。其先祖为礼部尚书。此书今仅存卷三至卷六,称为残本。姚氏此书援引皇甫

  • 乐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裴显忠修,刘硕辅纂。裴显忠,字澹如,闽人,曾任乐至县知县。乐至县旧志,明以前毁于兵乱。清雍正六年(1728),县令杨佐龙始掇拾委逸之余,为稿二十七篇。迄乾隆五十一年(1786),县令叶

  • 现代吴语的研究

    六章。赵元任著。赵元任(1892.11-1982.2)又名宣重。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美籍著名语言学家。1925年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 近道斋集

    十卷。清陈万策(1667-1734)撰。陈万策,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后迁居晋江,字对初(一字谦季),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万策精研算术,久与李光地、梅文鼎交游,多得他们指

  • 逸讲笺

    三卷。清毛奇龄所论,其子及门人编录。毛氏详《仲氏易》条。此书第一卷为章世法所录,为奇龄关于《孟子》“不动心”章之讲稿;第二卷为其侄毛文辉所录,为奇龄所讲《论语问答》;第三卷为楼宅中所录《大学辨业》。《

  • 古今印史

    一卷。明徐官撰。徐官字元懋,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徐官是魏校的门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魏校曾作《六书精蕴》,以篆改隶,又以古篆改小篆,穿凿附会。徐官承其师之衣钵,谬为高论,在摹印一事上,动辄引“六书

  • 吕后斩韩信

    见《前汉书平话》。

  • 梅叟问评

    四卷。清郝培元(生平不详)撰。是编乃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及家庭中对晚辈的礼法教育。有清嘉庆至光绪间《郝氏遗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

  • 仙愚馆杂帖

    七卷。明黄元会(生卒年不详)撰。黄元会,字经甫,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黄元会笃信佛、老,尤其笃信服食修炼之说,因此将其馆命名为“仙愚馆”。此书内容亦多为剽窃佛、老之浮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