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商子

商子

五卷。周商鞅(约前390-前338)撰。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故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曾在魏相公叔痤家做过家臣,后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初为左庶长,很快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继续辅佐秦孝公。在此期间,商鞅在秦国倡导变法,并两次实行变法,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诸如奖励耕织,多生产者可免除劳役;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推行连坐法等。又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合并乡邑为三十一县;统一秦国的度量衡,推行丁男征赋办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走向强盛,一时间“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商鞅受封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受贵族陷害,遭秦惠王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另有《公孙鞅》一书,已佚。《商子》,《汉书·艺文志》称《商君》,《三国志·先主传》注称《商君书》。《汉书·艺文志》说《商君》有二十九篇,但今仅存二十四篇。《商子》一书并非商鞅一人所著,也有商鞅后学的补充。书中叙述了商鞅的变法主张,提出了耕战、以法治国的政策,认为“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去强》)“国富而不战,偷于内,有六虱,必弱。”(《勒令》)“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去强》)“民之欲利者,非战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慎法》)利用耕战发展势力,将民引导到耕战的轨道上来。《商子》认为,信赏必罚的法治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主张定分(名分)尚公(国家利益),以立法的办法确保耕战政策的实现,用法驱民投身耕战,并主张轻罪重刑。强调统治权力集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提出“坏井田,开阡陌”的主张,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权。《商子》一书还主张变革,在变中求生路。“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只有变革,才能发展。另外,《商子》对于法的起源及运用也有论述。从《商子》一书,可以了解商鞅在秦国变法时的各种主张、变法的进步意义,确定《商子》一书在历史中的地位。也可以推想出商鞅所推行的法令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精神负担和刑罚威胁。《商子》一书元代有刻本,明代有天一阁本及冯觐评校本等许多版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及收在《子书百家》中的崇文本。清代的校释本非常多,如孙星衍、孙冯翼所著的《商君书校》、严万里所著的《商君书校》、钱熙祚所著的《商君书校》等等。近人朱师辙著有《商君书解诂》,当代高亨著有《商君书新笺》。1974年出版了高亨注释的《商君书注译》,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商子译注》(山东大学《商子译注》编写组编写),1990年岳麓书社出版《商君书·韩非子》。

猜你喜欢

  • 辟疆园遗集

    十卷。清顾敏恒编。生卒年未详。顾敏恒字立方,号笠舫,梁溪(江苏无锡)人。乾隆进士,官苏州教授。少游贵池。撰昭明太子庙碑,袁枚叹为六朝高手。著有《笠舫诗集》。卷首有杨揆撰顾立方诗集小传,称“立方沉静好学

  •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今属江苏)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

  • 成仁谱

    二十六卷。清盛敬(生卒年不详)编辑,赵兆熙、邵廷采编校。敬字寒谷,兆熙字心农,廷采字子显,皆江苏太仓人。该书专辑历代杀身成仁之士。卷二十至二十六专辑明万历辽事之变及明末死义之士。现有道光二十五年(18

  • 岳武穆遗文

    一卷。宋岳飞(1103-1142)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少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宣和四年(1122),应招从军,隶宗

  • 通史它石

    三卷,明仇俊卿撰。俊卿字舜征,海盐(今属江苏省)人,万历年间任国子监博士,著有《海塘录》、《海盐志》等。《通史它石》取错玉之义,所论史事多关于人品治道。因卷帙浩繁,在天启年间,胡孝辕取其尤玮者,集成三

  • 南明野史

    即《王藩实录》。

  • 苕溪渔隐词

    二卷。清范锴(生卒年未详)撰。范锴著有《华笑廎杂笔》。此为所撰之词。首卷一百十五阕,附施国祁一阕。末卷八十七阕,附严字淦一阕。共二百零四阕。令曲慢词,雅正深隽。其运意布局,皆有法度,尤得南宋词眼之法。

  • 霞绮楼仅存稿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使楚丛谭

    一卷。清王昶撰。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字琴德,江苏青浦人(今上海市),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湛深经术,娴于政事韬略。时号通儒,学者称阑泉先生。著述宏丰,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