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说

周易集说

十三卷。元俞琰(约1257-1327)撰。俞琰字玉吾,号石涧道人,又号林屋山人,平江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俞琰的生卒年史无明文,《宋史翼》引《苏州府志》云,生宝祐间,卒元贞间,年七十。自宝祐初至元贞末,不过四十年,其误明甚。纳兰容若称俞琰宝祐间以词赋称,亦恐有误。干文传谓延祐二年“石涧尚无恙”,似未几病逝。四库馆臣作生宝祐初,至延祐初始卒,不确。应生于宝祐五年或六年,卒于泰定三或四年。俞琰宋末以经义有声场屋间,以科第起家,入元隐居著书,征授温州学录,不赴。自言生平有读易癖,三十年不释卷,初读朱熹《本义》及程子《易传》,后遇隐者,以先天图指示邵雍环中之极玄。故其由儒入道,为元代发展道教易学的代表人物。所著易书十余种,存世的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易图纂要》等,流传颇广。元贞二年(1296年),琰自序此书,称幼读程、朱子易,有程、朱二公所未言者于心,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易会要》,凡一百三十条。至元中又集诸说之善者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集说》。书成于元代,而四库题宋人,误。通志堂本上下《经》后为《象辞》,即大象传。谓象者伏羲所画八卦,辞则孔子所为,以其为羲画而作,因升列《彖辞》之前,而改《小象》传为《爻传》。又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馀,因依晁以道古易,置于《文言传》后。故此书次序与先儒易说并皆不同,而自成其为俞氏之本。然其集诸家之长,益以己见,反复辨论经传,前后四易其稿,殚精研思,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以其改易旧第废之。此书《四库全书》、钱氏、倪氏《补元志》、朱氏《经义考》俱作四十卷,与俞氏序合。焦氏《国史经籍志》作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俱作十三卷,天一阁抄本十二卷。今存最早版本则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俞氏读易楼刻本,为其子仲温点校、孙贞木缮写锓梓,为十三卷,存十一卷。知《四库全书》强析为四十卷,以符“名从其朔”之例。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此书。

猜你喜欢

  • 时习新知

    六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条)撰。此书原名《知言》,郝敬在万历二十年(1592)官永嘉时自为其书作序,后改为《时飞新知》。郝敬并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和崇祯元年(1628)又作自序二篇。此书初

  • 韵集

    一卷。晋吕静撰,龙璋辑。《隋书·经籍志》著录《韵集》六卷,晋复安令吕静撰。是静曾官晋复安令矣。《魏书·江式传》云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静为《字林》

  • 万历等年乡试录

    附崇祯十二年(1639年)陕西乡试录。编者不详。明代以省为单位大都有登科录乡试册,一般记有考试官人数、同考试官人数、中式举人姓名人数等。此书主要汇集了万历年间的部分乡试录。现存有明刻本。

  • 香南雪北词

    一卷。清吴藻(1799——1862)撰。吴藻字苹香,号玉岑子,女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吴藻家富,但其独好史书,时人谓之“夙世书仙”。道光六年(1826)因事而至关中,遂拜诗人陈文述为师,为其门

  •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

    四卷。清钱坫撰。钱坫(1744-1806),书法家。字献之,号十兰,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官乾州州判,对地理和文字学钻研颇深。善篆书,宗李斯,取法李阳冰,沉着苍劲。主要著作有《说文解字斠诠》、《十

  • 五杂俎

    十六卷。明代谢肇淛撰。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今属福建东部)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郎中,以广西右布政使终,为知名的藏书家与作家。此书是笔记,以类相从,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部。主要记载明代的政治、经

  • 熊峰集

    十卷。明石(?-1528)。石字邦彦、号熊峰,石玠之弟。蒿城(今河北蒿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数次因病居家,弘治末,始为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吏部尚书兼文渊

  • 易象数理分解

    八卷。清末谢维岳撰。谢维岳字龙山,邵阳人。作者认为周易有象、数、理三种内涵。对《周易》的诠释也必须象、数、易分解。“易言象者十之五六,言数者十之一二,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不知象数理者,不可与明易。混同

  • 丙子学易编

    一卷。宋李心传(1166-1243)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兄道传,为宋名儒。心传于庆元元年(1195年)乡试落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年因崔与之

  • 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四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条)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甘肃敦煌县南千佛洞佛龛坍塌,很多古写本及古书暴露于外,其中有《春秋经传集解》六朝写本二卷,唐写本二卷。包括僖公五年、僖公二十七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