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说

周易集说

十三卷。元俞琰(约1257-1327)撰。俞琰字玉吾,号石涧道人,又号林屋山人,平江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俞琰的生卒年史无明文,《宋史翼》引《苏州府志》云,生宝祐间,卒元贞间,年七十。自宝祐初至元贞末,不过四十年,其误明甚。纳兰容若称俞琰宝祐间以词赋称,亦恐有误。干文传谓延祐二年“石涧尚无恙”,似未几病逝。四库馆臣作生宝祐初,至延祐初始卒,不确。应生于宝祐五年或六年,卒于泰定三或四年。俞琰宋末以经义有声场屋间,以科第起家,入元隐居著书,征授温州学录,不赴。自言生平有读易癖,三十年不释卷,初读朱熹《本义》及程子《易传》,后遇隐者,以先天图指示邵雍环中之极玄。故其由儒入道,为元代发展道教易学的代表人物。所著易书十余种,存世的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易图纂要》等,流传颇广。元贞二年(1296年),琰自序此书,称幼读程、朱子易,有程、朱二公所未言者于心,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易会要》,凡一百三十条。至元中又集诸说之善者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集说》。书成于元代,而四库题宋人,误。通志堂本上下《经》后为《象辞》,即大象传。谓象者伏羲所画八卦,辞则孔子所为,以其为羲画而作,因升列《彖辞》之前,而改《小象》传为《爻传》。又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馀,因依晁以道古易,置于《文言传》后。故此书次序与先儒易说并皆不同,而自成其为俞氏之本。然其集诸家之长,益以己见,反复辨论经传,前后四易其稿,殚精研思,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以其改易旧第废之。此书《四库全书》、钱氏、倪氏《补元志》、朱氏《经义考》俱作四十卷,与俞氏序合。焦氏《国史经籍志》作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俱作十三卷,天一阁抄本十二卷。今存最早版本则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俞氏读易楼刻本,为其子仲温点校、孙贞木缮写锓梓,为十三卷,存十一卷。知《四库全书》强析为四十卷,以符“名从其朔”之例。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此书。

猜你喜欢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尚书经解雕玉

    不分卷。清黄辕撰。此书没有序例,书后附有答问六篇。此书以蔡传为主,对汉至明代的诸儒之说,凡与蔡传不合者,则杂引之而互相比勘。黄氏在《答李仲衡书》中说,如果离开了蔡沈的《书集传》来看经解,那简直是黑瞒瞒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管窥外篇

    二卷。元史伯璇(生卒年不详)撰。史伯璿字文玑,温州(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深得朱子之宗旨,终身不仕。著有《四书管窥》、《辨论诸经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等书。此书成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为继《

  • 陶庄敏集

    八卷。附《兰渚遗稿》一卷。明陶谐(约1510前后在世)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援工科给事中,后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卒谥

  • 唐百家诗选

    二十卷。旧本题宋王安石(1021-1086)编。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有成效。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

  • 史评

    十卷。明范光宙撰。范光宙,石门(浙江桐乡县)人,字霁阳。其书起自春秋,终于南宋。对人各自作评述,书中大多沿袭前人绪论。此书有清内府藏本。

  •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

    一卷。清甘氏族人撰。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次甘氏宗谱总图,次甘氏世次宗派表。综观全谱,断制谨严,体裁缜密。现存旧抄本。

  • 通鉴大感应录

    二卷,清秦镜撰。秦镜,字非台,生平不详,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通鉴大感应录》是秦镜从《资治通鉴》中摘录出一些观点立场鲜明、使人读起来有所感悟的篇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写成的一部书,在书前有秦镜

  • 文泉子集

    一卷。唐刘蜕(约860年前后在世)撰。刘蜕,字复愚,号破天荒,自号文泉子,长沙(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大中进士,诗文家。曾任左拾遗,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因上疏弹劾右拾遗令狐滈恃权纳货罪,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