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十四卷。王弼、韩康伯注(详见《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孔颖达,字仲达,一曰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少聪敏,日诵千余言。隋末举明经,入唐,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转给事中,除国子司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加散骑常侍。久之,拜祭酒,后致仕。为唐代硕学鸿儒。尝奉敕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琰、王恭等撰定《五经正义》,主撰《周易正义》。自王弼批驳象数派《易》学,《易》学界两大阵垒冲突日甚。象数派有《周易难王辅嗣义》、《难王弼易义》等著作攻击王弼。“王俭、颜延年以后,此扬彼抑,互诘不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经部·易类一》)。王弼注虽于东晋独尊,但至齐代则推崇郑玄注。梁、陈时王注与郑注并行,隋时王注大行。孔颖达认为:两汉传《易》诸儒“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绝伦。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学者罕能及之”(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所以,他撰《周易正义》时,“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至颖达等奉诏作疏,始专崇王注而众说皆废。故《隋志》易类称郑学寝微,今殆绝矣。”可见,此书对弘扬义理派《易》学,肃清象数迷信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此书初名《周易义赞》,后奉诏更名为《周易正义》。原本十四卷,第一卷为孔氏《八论》,第二卷《乾》,第三卷《坤》,以迄第十卷为《说卦》、《序卦》、《杂卦》。宋人或以《八论》通论《易》义,不在经疏传疏之列,谓止十三卷。宋人又有析为九卷者,盖将孔疏纳入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之框架内,故又称《周易兼义》。“兼”者,谓兼并王注、韩注与孔颖达《正义》而言。元、明以来,《兼义》九卷流行,《正义》十四卷、《注疏》十三卷(卷首一卷)流传反稀。《兼义》实后人从王、韩注本合并,与孔书原貌相去甚远。乾隆间《钦定十三经注疏》,黜《兼义》,用《注疏》,殊为有见。《四库总目》从《兼义》本修《提要》,又将九卷之外所附《略例》、《音义》改题卷十,殊为不当。有嘉靖闽刊本,万历北监本,崇祯四年(1613年)毛晋汲古阁刻《十三经注疏》本,乾隆十一年(1746年)殿本,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江西南昌府学刊本,钱遵王校宋本,陈仲鱼宋刊本。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宋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共两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题为《周易注疏》。

猜你喜欢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

  • 童溪易传

    三十卷。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生卒年不详,宁德(今属福建)人。董真卿以为临安(今属浙江)人,误。朱彝尊《经义考》据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语,断王氏为宁德人无疑

  • 明斋先生疑礼问答

    八卷。朝鲜尹拯撰。尹拯生卒年未详,字子仁,号明斋,坡平人。此书为尹拯平日与朋友、门人讨论礼制的言论,由门人汇集成编。其书体例大体依金长生《疑礼问解》。全书以《家礼》为主,凡问辞出于《家礼》的只称某条某

  • 四书注疏撮言大全

    无卷数。清胡斐才(详见《四书撮言》是书首有纪昀序及斐才自序。大旨以《朱子集注》为主,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安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

  • 忠传

    四卷。明人作,作者不详。载于《永乐大典》中,题名《国朝忠传》。所录多为明以前人事迹。各绘图系说,语言通俗,似演义之类。有《涵芬楼秘笈》(第一集)本。

  • 漳州府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清魏荔彤修,蔡世远等纂。魏荔彤,字念庭,柏乡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漳州府知府。蔡世远,漳浦人,翰林院庶吉士。按漳州有志,始于宋淳熙五年。宋嘉定六年、淳祐三年、明正德七年、嘉靖

  • 字学指南

    十卷。明朱光家(生卒年不详)撰。光家字谦甫,上海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丑(1601年)。首二卷包括:(1)辨体辨音,(2)同音异义,(3)古今变体,(4)同音互体,(5)骈奇解义,(6)同体异义,(7)正

  • 尔雅古注斠

    三卷。清叶蕙心撰。蕙心字兰如,江苏甘泉人。父干初,母氏杜,皆负文名。蕙心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幼承母训,诗文兼擅。及归李祖望为室,祖望精《说文》、《文选》之学,为江淮耆宿,蕙心朝夕薰陶,亦雅好

  • 周易异同商

    十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时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曾出使英法考察宪政。此书卷一为总论,共有论九图之非、论京氏分宫卦象次序之不足以解易、论王辅嗣不取互卦、论古易十二篇之数、

  • 天理主敬图

    一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天理、性道”的学说。全图上标“天理”二字,来说明“性道”的重要,中间列有“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来说明“体道”的作用,下写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