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可见作者主观臆断之痕,毫无义理可言。尤为治易者所不取,有自刻本。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可见作者主观臆断之痕,毫无义理可言。尤为治易者所不取,有自刻本。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
元黄公绍撰。黄公绍,字在轩,号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入元,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古今韵会》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可证
一卷。清耿介(?-1688)撰。耿介字介石,初名冲,号逸庵,河南登封人。官至少詹事,师承孙钟元。著述有《理学正经》、《性理要旨》、《中州道学编》、《孝经易知》、《敬恕堂存稿》。是书首列《洛学编续》中耿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考订顾氏世系,颇为详尽。然自唐以后,谱系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只能备其一说。《顾亭林先生遗书》收录。
一百卷。明李濂(1488-1566)撰。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乡贤传》条。此集诗三十八卷,文六十二卷,为李濂自己编订。《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作:“皆于七子之外,自为一格,大抵笔锋踔厉,泉涌飚驰,而剪
一卷。清俞樾撰。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文句为题,作文阐发其义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下诏科举废除时文,改用“四书义”、“五经义。”俞樾遂根据科举要求,撰写了这一卷文章,作为学子应试的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二卷。清仲恒撰。仲恒字道久,号云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平、仕履均不详。填词之风极盛于宋代。作者云兴,却绝无撰韵之事。或用诗韵,或杂方言,亦绝无一定之律,仍抑扬铿锵,朗朗上口。但元明之后,古乐失
三十卷。清徐璈撰。璈字樗亭,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浙江临海知县。该书卷首有洪颐煊序,称其收集散亡,凡古言古字,片语单词,无不穷源探委,以期有裨于“兴观群怨”之旨,厥功甚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