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发挥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 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宋代丹家众多,都以魏伯阳《参同契》为丹经之王。研究《参同契》的道学者,多以彭晓注本承继相传。但各家注本又体例有别,所言不一,使《参同契》一书有失原貌。俞琰作《周易参同契发挥》主要参阅彭晓本和朱熹本。俞琰指责彭晓使《参同契》原文阙裂颠倒,批评朱熹之后注释者都削去《赞序》而不录,于是他又合蜀本、越本、吉本、钱唐诸家本,互相雠校,并作《周易参周契发挥》以为定本。全书分三篇而不分章,三篇之后为《鼎器歌》,最后为《赞序》,即它本的《后序》,或称《魏君赞辞》。并于每卷之中都有附图。又另作《周易参同契释疑》一卷。俞琰在雠校中,检出彭晓本中文义重复的有多处,使已注与彭晓本文字次序多有不同。认为《参同契》三篇是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各述一篇,其说未必不然。俞琰在序文中改五相类为三相类,始别于诸家之说。他参以刘海蟾的《还金篇》、张紫阳的《悟真篇》、薛紫贤的《复命篇》、陈泥丸的《翠虚篇》而发挥《参同契》之旨,并称“观是书乃知炉灶炼丹为妄。”强调修炼要调整自身阴阳水火,把握昏旦时刻。他所作《周易参同契释疑》,是将《参同契》诸注本原文互异之字、词及词句颠倒之处依次摘录,或存其异文,或注明正误。对于部分辞句还详加解释,指斥它注之谬。所雠校诸本,大多标明出处。偶有不标明的,只言“一本”作何说。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各家所录卷数有所不同,但其内容没有变化。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赞誉。张与材称其注“研精覃思,钩深致远。”杜道坚谓其“得师授口诀”,“发前人所未发”(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题词》)。《四库提要》说此书虽不及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三家注本为专门之学,然而其注取材甚博,其考核异同,较朱子尤为详备。近代学者认为其书发挥北宋以来内丹学说,释原文未免牵附之处,其雠校正误,往往有师承流派之见。但其搜罗颇广,保存了多种佚文佚本之说,其功仍不可没。然其欲以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念,使后人谬解而伪造古籍,是其始料所不及。现存明《道藏》(作九卷)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续仙传

    三卷。南唐沈汾(生卒年不详)撰。沈汾,汾或作玢,南唐时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唐溧水令沈汾或作玢”,吴淑《江淮异人录》载称“沈汾侍御”。《四库提要》称“所谓唐者,南唐也。”近人陈国符《道藏源流考

  • 读四书丛说

    ① 四卷。元许谦(1269-1337)撰。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金华人。受业于金履祥之门,尽得其学精华,曾讲学于东阳(今属浙江),从者千余人。《提要》著录该书计《大学

  • 冷庐杂识

    八卷。清代陆以湉(1801-1865)撰。陆以湉字定圃,号敬安,桐乡(今属浙江北部)人。道光进士,官至杭州教授。此书成于1856年,共九百条,另附续编二条,总共二十七万余字,内容广泛,涉及清及前代史实

  • 火器图

    一卷。明顾斌撰。顾斌字质夫,晋江(今属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此书所言为军中火攻之具,其制甚详。《四库提要》谓“大抵斌以意造之”。又云如

  • 兵书接要

    一卷。三国曹操(155-220)撰,清王仁俊(1866-1913)辑。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为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史传称其“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

  • 庞檗子遗集

    二卷。清庞树柏(1874-1916)撰。庞树柏字檗子,号芑庵。江苏常熟人。弱冠肆业江苏师范,受知于罗振玉。诗文雅秀,填词尤工,年未及壮,骎骎迈古,后数岁,任江宁恩益、上海澄衷诸校教授,尝与吴江陈去病、

  • 观易外编

    六卷。清纪大奎撰。作者易学出于刘牧《易数勾隐图》,而参以邵子先、后天之说。此书开卷为天地摩荡图、河图洛书、先后天表里诸图,次为后天七日来复、乾坤会合出震、先天左旋右转、月体本无盈亏、子半悬象诸图,再次

  • 左传经世钞

    二十三卷。清魏禧((1624-1681)撰,彭家屏参订。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七年举博学宏词,以疾辞。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人号为“宁都三魏”,兄

  • 离骚注

    ① 一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新城人。卷首有屈原像,隶书题“三闾大夫”四字,右署“大德九年(1305)八月二十五日吴兴赵孟頫画”,左书“止园摹写”。《离骚》题下有题解一段,

  • 靖康要录

    十六卷。南宋汪藻(1079-1154)撰。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绍兴中曾历知湖、抚、徽、宣诸州。著有《浮溪集》、《浮溪词》、《靖康要录》等。该书又名《靖康诏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