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尚书
三十一卷。清牟庭撰。牟庭原名牟廷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乙卯科优贡生,曾任观城县训导。牟庭的这部《同文尚书》,以今、古、真、伪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释疑辨惑,正伪补阙,并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字训诂和音韵知识,对《尚书》中的异文歧义,进行仔细的研究。此外,本书还网罗旧说,参证史实,博采众家之长,颇有精辟独到之处。本书在清代未刊行,其抄本现藏山东图书馆。1981年齐鲁书社有影印本,列入《山左名贤遗书》。
三十一卷。清牟庭撰。牟庭原名牟廷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乾隆乙卯科优贡生,曾任观城县训导。牟庭的这部《同文尚书》,以今、古、真、伪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释疑辨惑,正伪补阙,并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字训诂和音韵知识,对《尚书》中的异文歧义,进行仔细的研究。此外,本书还网罗旧说,参证史实,博采众家之长,颇有精辟独到之处。本书在清代未刊行,其抄本现藏山东图书馆。1981年齐鲁书社有影印本,列入《山左名贤遗书》。
四卷。明沈瑞钟撰。瑞钟字德培,浙江平湖人。《平湖经籍志》卷五:“沈瑞钟,字德培,号征梅,司业懋孝子。嗜古好奇,为文深奥。以选贡知陕西雒川县。”其书前《自序》云:“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
五种,七卷。清施文铨、施浴升撰。施文铨字寿民,咸丰年间举人;施浴升字旭臣,同治年间举人,施文铨之子。是书为二人去世后,其旅居京师之同乡人士戴翊清、朱廷燮编辑刊印。有施文铨两种:《静学庐遗文》一卷、《静
九卷,附录一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程廷祚字启生,初名石开,号绵庄,又号青溪居士。江宁(今南京市)人。诸生。青年时代开始致力于研究儒家经典,对天文、地理、兵法、农桑及礼乐之事,造诣颇深。
八卷。清皮锡瑞(见《六艺论疏证》)撰。《郑志》清代有库本、孔广林辑本、袁钧辑本。孔本库本在前,袁钧本后出。袁本依经分类编排附《杂问》,凡八篇。后附《郑记》一篇,《答临硕难礼》一篇。锡瑞此《疏证》之作,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
二卷。清沈起凤(1741-?)撰。起凤,字桐威,号渔,又号红心词客,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694)中举人。后屡赴会试不第,抑郁无聊,寄情词曲。所制不下三四十种,当时风行大江南北。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
七卷。水竹村人编。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别号弢斋,又号水竹村人,直隶天津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曾助袁窃国,失败后,隐居天津租界,编书、赋诗、写字遣兴
二卷。清吴高增撰。吴高增,字敬斋,浙江嘉兴人。其任山阴县儒学训导时辑此书,书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值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卷首临摹康熙皇帝于三十七年(1698)御书“兰亭”二字及御制兰亭诗,并附臣
十卷。明周旋(约1450前后在世)撰。周旋,字中规,别号畏庵,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著有《畏庵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诗、赋五卷,杂文五
八卷。明薛甲(1498-1572)撰。甲字应登,号畏斋,江苏江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象大旨》八卷,刊本。张衮《序》云:“薛君读《易》十有余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