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通说

古韵通说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诂》、《字学举隅》等多种。卷首有自序,言自交汉阳刘茮云(名传莹,国子监学正,卒时年仅三十有一),始为声韵之学。道光庚戌(1850年)为湖北学政,乃参考姚氏(文田)《说文声系》、张氏(惠言)《说文谐声谱》、苗氏(夔)《说文声读表》,折衷其说,为《音论》十篇。辛亥(1851年)丁父艰归,始成此书。分古韵为冬、东、支、脂、质、之、歌、真、谆、元、鱼、侯、幽、宵、阳、耕、蒸、侵、谈、缉等二十部。每部首列平上去入之目,先系以《诗经》韵字、次群经韵字,附以《离骚》韵字、次《说文》本音、次通韵、次转音,后附以论赞,每部为一卷。其《诗经》韵字取裁于段玉裁,本音取裁于姚文田、张惠言。谓段氏之分之脂支三部、张氏及高邮王氏(念孙)之言通转流变、武进刘氏(逢禄)之论入声同部异用及异部同用,皆至当不易。又谓顾氏(炎武)古无入声之说,不为无见。然平上去入四声,始于永明而定于梁陈之世,当日沈约诸人,精通音律,制为四声,以括天下之字,必有不可缺一者。又谓《诗》及群经用韵,用龃龉不合者,段氏以为合韵,其说较顾氏江氏(永)以为方音者为近理。然古人之韵,既不得而见,又安知何者之为合?盖合韵不外转声,转声不外双声,双声即汉儒所谓声相近也。凡声近者皆可转,而不近者不能,故言韵则有一定之限,言声则递转而无穷。转声之说,自钱竹汀氏发之,其《声类》一书,实开字学音学之奥窔。又谓《说文》谐声之字,往往有取转声者,小徐旁纽之说,略发其端。又谓入声古所谓急语,又所谓短言,其字多由平声矢口而得,不经过上去二声枢纽,如登为得、州为祝之类(皆见《公羊》);即由上去转者亦然,如去之为促,害之为曷,恶恶度度之类,皆以两字相切而成。龙氏之说大抵折衷姚、张、苗、段、王、刘诸家之说,其辨析声韵至为精确。亦颇有疏舛之处,刘禧延尝为札记,惜已不存,事见雷浚《乃有庐杂著》及《刘氏遗著》中。《古韵通说》同治六年(1867年)刊,光绪癸未(1883年)四川尊经书局重刊。

猜你喜欢

  • 琴海集

    二卷。清陈玉邻撰。玉邻为乾隆嘉庆时代人,字樾斋,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生卒及事迹均不详。平生仅有此诗集。是书无目,其内容上卷辑诗作《效古》九首、《田家杂述》五首、《五月五日从兄绵生从弟兰言宗子振于卤庄

  • 中江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杨霈修,李福源、范泰衡纂。杨霈,铁岭人,进士,曾任中江县知县。李福源,邑人,进士。范泰衡,隆昌人,举人。中江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维翰,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

  • 补斋口授易说

    无卷数。据《四库全书总目》,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者名氏,题曰“门人永丰周佐编次”。“补斋”大概是他老师的号,周佐记录老师所讲授而成该书。但“补斋”不知是何许人,周佐也不详其始末,朱彝尊《经义考

  • 毛诗音残卷

    敦煌本残卷,首尾残缺,不著撰者姓名。只存九十八行,上起《大雅·旱麓》,下讫《召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氏音者三十一则,与残卷相较,文字相同者八条。据此可知此书确为晋徐邈所作。《隋书·经籍志》经部诗

  • 梅花字字香

    二卷。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生卒年及里籍不详。其书名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南宋时江湖诗人无不借梅以自重。别号、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梅附于雅人。豫亨生活在元至大中,离南宋未远,因而染此

  • 龙龛手鉴

    见《龙龛手镜》。

  • 治平言

    二卷。明曾大奇(生卒年不详)撰。曾大奇字端甫,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明神宗之末,朝政败坏,万事丛脞,党争大起,曾大奇针对时弊而撰成此书。分经世、主术、辅臣、明法、责成、富国、赋役、兵制、养兵、庙算

  • 周易标义

    三卷。清李彪撰。李彪字星海,云南弥渡人。作者先著谈易八卷。后又取全书逐节逐卦略标其义,以便稽考,撰成此书。书中注释十分简略,大抵以易理为宗,不言象数。每卦之下先按邵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

  • 二初斋读书记

    十卷。清倪思宽(生卒年不详)撰。倪思宽原名倪世球,字存未,后改此名,字二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乾隆恩贡生。遍读经、史、子、集四部之书,每有异同,随笔考订,以成此书。倪思宽长于《三礼》,学宗程朱,

  • 青芙蓉阁诗钞

    三卷。清陆元鋐(生卒年不详)撰。陆元鋐字乡石,浙江桐乡人,生平事迹待考。《诗钞》序中称“乡石先生校书秘阁……出典大郡”,可知其人曾任职于京师,后转任地方官。人评其《诗钞》:“体裁毕备,风神多姿,其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