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爵书屋金石文补遗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氏造像残石,系宋氏从扶风永平寺中搜得;大悲真言,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佛座下搜得;礼佛残石,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井上获得;他还从扶风搜集到秦王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和后唐李彦锏题名。这些都可考证各石刻发现之始,为考古者所可资以参考。
一卷。清宋世荦撰。宋世荦,字确山,河南商丘人。官扶风县知县。书前为目录,书末附咸丰十年(1860)孙三锡跋。书中所录金石文,仅有二十种,除汉右扶丞李禹题名为王森文搜集以外,多为宋世荦自己搜得。如后魏魏氏造像残石,系宋氏从扶风永平寺中搜得;大悲真言,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佛座下搜得;礼佛残石,为宋氏从扶风法门寺井上获得;他还从扶风搜集到秦王李茂贞重修法门寺塔庙记和后唐李彦锏题名。这些都可考证各石刻发现之始,为考古者所可资以参考。
十卷。又题《事物纪原集类》。宋高承(生卒年不详)撰。明正统年间南昌简敬刊本,前有简敬作序,云:“作者佚其姓名。”但考据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事物纪原》十卷,高承撰,承,开封人。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
四卷。明王慎中(1509-1559)撰。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居士,又号南江。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嘉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南布政使参政,不顺从夏言落职而归。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卓然成家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书题“续集”,当必有已佚失的“正集”,此《续集》从“时大汉五
九卷。清朱泽沄(生卒及事迹不详。)撰。朱泽法字湘陶,号止臬,江苏宝应人。朱泽沄终身不仕,讲道锡山,通书关中,皆阐明紫阳之学。年六十七,吟邵子诗别亲友,怡然而逝。有《朱子圣学考略》、《王学辨》、《止泉文
二卷。明练子宁(?-1402)撰。练子宁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新淦(今江西新于)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翰林修撰,后迁工部侍郎。建文初(1399年),与方孝儒并被信用,改吏部左侍郎。以贤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二卷。旧题椿园氏著。椿园氏清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四海宦游,生于燕,而官于秦晋齐楚吴越,南及岭表,东越医无闾,渡辽水而游,壮年复西出阳关,逾河源三千余里。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03年)。分上、下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