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玉图谱

古玉图谱

一百卷。作者不详。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古代各种玉器。旧本题宋龙大渊等奉敕撰。《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他家著录者也不曾涉及。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谱录一门,但也无是书之名。元代朱泽民《古玉图》也未谈曾见过此书。是书前列修书诸臣职衔,以史传考证,错谬之处不胜枚举。是否为龙大渊等撰,可疑之处有十二点:一、按宋制,凡修书处有提举、监修、详定、编修诸职名,从无总裁、副总裁之称。二、龙大渊本为武官,不应领修纂之事,况目龙氏于乾道四年去世,此书作于淳熙3年,其时龙氏已去世九年。三、修纂者中宇文粹中列衔为翰林直学士,考南宋《馆阁录》及《翰院题名记》,从乾道至淳熙年间根本无有此人。四、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曾觌,绍兴年间为建王内知客,后加少保、醴泉观史,而是书对曾氏列衔仅称检校工部侍郎,考《宋志》,书中只有检校尚书,从无检校侍郎的职衔。五、是书前列的主要编纂者张抡,《武林旧事》称知阁张抡,是个武官。而是书列其衔作“提举徽猷阁”,与张抡所任职衔不符,显然是因知阁而附会的职衔。六、是书前列主要编纂者张青,称其职衔为提举皇城司事,考《宋志》,皇城司只有干当官,无提举之名,其职衔与《宋志》不符。七、是书主要编纂者士禄列衔称带御器械忠州防御史、直宝文阁,主要编纂者叶盛列衔称带御器械汝州团练使、直敷文阁。这二人所列职衔均为武职,然而直阁为文臣贴职,南宋没有文臣加武职之例。八、宋南渡之后没有礼仪院之名,可是书主要编纂者钱迈选却列其职衔称太常礼仪院使,可谓无中生有。九、《书画谱》引陈善《杭州志》载刘松年于宁宗朝进《耕织图》,皇帝赐与金带,是书作于淳熙初年,距宁宗即位尚有二十年,已云赐金带,可见谬误之甚。十、《绘图宝鉴》称是书主要编纂者李唐官成忠郎、画院待诏,而此书却列其官职为儒林郎,官职不符。况且李氏时年已近八十岁,淳熙至建炎五十年,李氏不应尚在。十一、《画史会要》称是书主要编纂者马远为光宁朝待诏,陈善《杭州志》称是书主要编纂者夏圭为宁宗朝待诏。今淳熙初已有其名,时代不符。十二《宋志》枢密院无都事,工部无司务,文思院只有提辖、监管、监门诸职,没有掌院之名,与是书所列之职衔种种不合。总之,以上种种背谬之事,完全可以证明是书为后人假托无疑,究竟何人假托已不可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现存有乾隆四十四年江氏刊本,孙渊如有旧钞宋时原进官本三十二册。

猜你喜欢

  • 王壮节公年谱

    一卷。清王开云编。谱主王文雄(1749-1800),字殿宣,贵州玉屏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入大学士博恒军,曾随傅恒征缅甸,又随大将军阿桂征金川,嘉庆初以镇压湖北白莲教有功,升固原提督,嘉庆五

  • 理学传心纂要

    八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漆士昌(生卒年不详)补。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学者称之为夏峰先生,又自号岁寒老人,直隶容城(今河北保定)人。十七岁中举人。曾抗击清兵,清廷招聘,但剃发易服。从事

  • 乐类

    据《庄子·天运》篇,孔子所治六经有《乐经》。古文家认为《乐经》亡于秦皇焚书时。今文家则认为乐本无经,仅是附于《诗经》的乐谱,所以《汉书·艺文志》列乐类而不言经,下录《乐记》二十三篇,而于其它五经都注明

  • 区种图说

    一卷。清孙宅揆(生卒年不详)撰。孙宅揆,字熙载,号毅斋,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孙宅揆在认真研究同时代人朱龙耀有关“区种”著作的基础上,写成《区种图说》(又称《教稼书》)一书。

  • 释名疏证

    八卷。清江声为毕沅撰,署毕沅名。江声(1721-1799)字涛,后更字叔沄,晚年号艮庭,学者称艮庭先生。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精《古文尚书》、《说文》之学。一生不事科举业,晚年赐六品顶戴。尚

  • 通鉴续编

    二十四卷。明陈柽撰。柽字子经,奉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明初侨居白下(今南京),为翰林学士,迁待制,后以非罪死。其家世传史学。著有《通鉴续编》、《尺牍筌蹄》等。柽以《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并终

  • 七国新学备要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李提摩太写于1889年的关于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在自序中他称于光绪十二年(1887)调查英国教育状况,又去德、法二国考察教育,还购置了欧洲各国与美国的新书,籍

  • 隋史遗文

    十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从书前序署印“吉衣主人”,可推知作者为袁于令。袁于令(1599-1674)一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号于鹏、箨庵、白宾、凫公、吉衣主人、剑啸主人、幔亭仙史等。江苏吴县人,明末贡

  • 篇海

    见《四声篇海》。

  • 经史答问

    四卷。清朱骏声撰。首有其子孔彰序,称骏声少从钱竹汀游,故往往述其语。又与朱右曾友善,右曾著《逸周书集训》,尝与商订。后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诏及弟子程朝钰等质疑问难,有《经史答问》一编,乱后颇有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