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周易

古周易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宫,勉谕孝宗以恢复大业为先。终官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祖谦之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四方之士争趋其门下。朱熹对其甚为推许,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一生著述甚丰,有《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春秋集解》三十卷,《左氏博议》二十卷,《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此外尚有别集、外集若干卷行于世。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十翼,本十二篇,然自汉费直说《易》、郑玄注《易》,至魏王弼以老解《易》,递有移掇。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大行于唐代,以传附经,古《易》遂不复存。鉴于此,祖谦乃考定古周易,编成一卷。以上下经、十翼各为一篇,恢复古本之旧。此前已有吕大防、晁说之、薛季宣、程迥、李焘、吴仁杰诸家之考,大致互相出入。《四库提要》谓祖谦此书与吴书最晚出,而较仁杰为有据。书分12篇,依次为《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书编次与吕大防《周易古经》同。朱熹甚为推许,尝为之《跋》,后作《本义》即用此本,可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一卷,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四库馆臣以为“盖以一篇为一卷,其实一也。”所言极是。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又收入《金华丛书》中,清同治八年(1869年)退补斋刊。又有《清芬堂丛书》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黄梅梅氏慎自爱轩刊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

猜你喜欢

  •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7)编。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此集为唐、宋二代律诗的汇编,所取尽五七言近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集《瀛奎律髓》。创“一祖三宗”

  • 华阳集

    三卷。附《顾非熊诗》一卷。唐顾况(727-815)撰。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海盐(今浙江海宁)人。至德二年(757)进士,诗人,官至韩滉节度判官,德宗时任著作郎。以嘲诮当时权贵被劾,贬饶州司户。后

  • 东皋子集

    三卷。唐王绩(585-644)撰。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隋名儒王通之弟。其性好学,有奇思。隋时授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入唐曾官太乐丞。长期赋闲在乡,纵酒自适。史

  • 资治通鉴补正略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通鉴刊本识误》)撰。分上、中、下三卷。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二百九十四卷,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以其卷帙繁巨,刊刻不易,乃携赴云南任所,弃衍书所补分注,取其补正《通鉴》原文者,逐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

  • 桐彝

    三卷。明方学渐撰。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今属安徽)人。生卒不详。因其子方大镇显贵,赠大理寺少卿。该书是记载其乡里中有忠孝义烈之行人的事迹的著作。只要是作者所见所闻的,概皆收入。人各立传。共收50人

  • 钦定兰州纪略

    二十一卷。清阿桂等奉敕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伊斯兰新教首领苏四十三,自称回王,领导撒拉族人民起义,一路上攻势凌厉,斩关夺隘,迅速攻克河州(今临夏),趋兰州,清廷急派军机

  • 水利营田图说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见《畿辅水利辑览》条。考此书之作,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而水利之赢缩无常,或有改为旱田者,恐遗迹渐湮,日久则难求访。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计里开方,为图说一

  • 玉洞藏书

    四卷。明李堪(生卒年不详)撰。李堪,号楚愚,应城(今属湖北英城市)人。撰有《玉洞藏书》四卷。此书卷首有何思沛序,称李堪屡失利于棘闱,常为诸生,说明不得其志。此书约成于万历壬子(1612)年,前二卷取宋

  • 许云白先生文集

    四卷。宋许谦(1199-1266)撰。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谦初从金履祥游,讲明朱子之学,不甚留意于词藻。然其诗理趣之中颇含兴象,五言古体尤谐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