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小说

古今小说

四十卷。明冯梦龙(1574-1646)编撰。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香月居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年间贡生,曾任寿宁知县。清军南下渡江时,力主抗清,后南明军队节节失利,江浙不守,冯梦龙以忧愤卒。一生著作甚丰,在诗文、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但毕生大部分精力是用于编辑、整理、介绍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方面,对晚明通俗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有选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笔记小说《古今谈概》、《情史》;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双雄记》、《万事足》两种传奇,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戏曲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有《七乐斋稿》、《笑府》、《春秋衡库》等。《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是能代表冯梦龙通俗文学成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原拟编撰三部话本、拟话本集,名为《新刻古今小说》,故第一辑出版时题为《古今小说一刻》。后《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书名改为《喻世明言》,而嗣后出版的两部也取名为《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世将其共称“三言”。《古今小说》四十卷,有的是宋元话本的旧篇,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有的则基本可认定是明代的新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滕大尹鬼断家私》、《杨八老越国奇逢》、《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冯梦龙在编纂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文学观念、艺术要求和思想倾向,对宋元话本进行了严格的选择取舍。《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有不少没有被选入。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里称:冯氏所选剩余的旧话本已好比“沟中断芜,略不足陈”,可见精华篇章已尽被冯氏选入了“三言”。对于宋元话本旧篇,冯梦龙改订了题目,每篇都拟成七言或八言的整齐篇题,从人物和事件上对故事内容进行醒目概括。各自独立的前后两篇,又按照章回小说回目样式,设计成两两对偶的题目,如《羊角哀舍命全交》(卷七)对《吴保安弃家赎友》(卷八);《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卷二十五)对《沈小宫一鸟害七命》(卷二十六)。在正文叙述中,删去了一些原话本说话人的口头文学术语,改成适合阅读的书面文学语言形式,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头回”(入话)。有些采用旧本而改写幅度较大的,已经等于创作了,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据《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而成,从主题到情节均已全非旧貌。至于冯梦龙自己的拟作,编入集中的也不在少数,只是今日已无法具体辨别。不属于宋元旧本的一些明代拟作,可能有些是出于冯氏手笔。明代拟作的题材或根据民间唱本,或采自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有的是根据历史轶闻或唐传奇的故事改写。总的来看,《古今小说》中描写婚姻、爱情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或描写青年男女冲出家庭樊笼、对抗封建等级观念,自己寻找爱情(《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张舜美灯霄得丽女》);或写婚姻家庭遭受外来破坏的悲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或写封建等级观念和攀附权贵欲望支配之下的负心背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从各种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美满的愿望。有些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严嵩父子对沈家的迫害。也描写了一些反抗者形象,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闻淑女。该书描绘生活情景生动逼真,刻画人物具体鲜明,情节结构细密完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选集之一,在明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也有大量的封建道德说教、因果轮回的迷信观念,以及庸俗的色情描写等消极倾向。原书为明天许斋刊本,因清代将“三言”列为禁书,书焚版毁,中国无传。日本尊经阁和日本内阁文库各藏有天许斋刊本,少数文字间有异同。1947年商务印书馆据摄归的日本内阁文库天许斋本照片排印,缺磨页处据日本尊经阁本校订补足。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许政扬校注本,少数文字有删节。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梦龙全集》,其中《古今小说》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天许斋刊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天许斋本排印全本,题《足本喻世明言》。

猜你喜欢

  • 始兴县志

    十六卷,清郑炳修,凌元驹纂。郑炳,满洲镶红旗人,监生,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凌元驹,广东始兴人,拔贡。旧志创修于明万历间县令蒋希禹,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令李灿第三次续修。郑炳因县志旧版漶漫不

  • 蜀碧

    四卷。清彭遵泗撰。彭遵泗,字磬泉,丹陵(今属四川)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至清康熙二年(1663)三十余年间,四川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武装

  • 四库全书

    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官修丛书。乾隆年间,清王朝政治经济正臻全盛时期,学术研究也因朴学的兴盛而呈繁荣景象。大批学者遵循汉儒训诂方法研治古籍,深感有将古今著作汇为总集以

  •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

  • 望炊楼丛书

    七种,十二卷。清谢家福编。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原名未署编者姓名,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如元陆友仁《吴中旧事》一卷、元高德基《平江记事》一卷,均

  • 桃花源集

    ① 一卷。宋姚孳(约1106年前后在世)编。姚孳,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元祐六年(1091),补武陵(今湖南常德)令。因道士龚元正所辑古石刻文及诸家题咏辑为是编。前有自序,称:“沅水去牂柯

  • 瑟谱

    六卷。元熊朋来(12546-1323)撰。朋来字与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是书大旨以为在礼堂之上侑歌,唯瑟而已,他弦莫侑。自瑟教废而歌诗者莫为之谱,故作《瑟赋》二篇发明其理。复援据古义,参以新意,定

  • 甘薯录

    一卷。清陆耀(?-1794)撰。陆耀,字朗夫,一字青来,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举人,做过多年地方官,官至湖南巡抚。作者编撰《甘薯录》旨在倡导、推广甘薯的种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

  • 崇祯阁臣行略

    一卷。明陈盟撰。陈盟号鹤滩,富顺(今属四川)人。生卒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礼部尚书。该书专门记载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一朝阁臣事迹。共收五十人。书中首列阁臣年表,然后

  • 汉碑隶体举要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编旨在比较隶书与楷书体制之殊,有加有省有借有讹,未可任意通写。特辑出与楷法不同者八百余字,分四声编次,各举其异体或体,所从所省,本字俗字同字,通用借用,其说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