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叠雅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辅通志》,均辞不就。家富藏书,遂博通群籍,治学以训诂考据为本。尚著《燕说》、《论语翼注骈枝》、《古今谣谚补注》、《古今谣谚拾遗》、《舆地韵编》、《异号类编》、《止园笔谈》等。《叠雅》专辑重言叠字,故名“叠雅”。重言叠字,前人不甚重视,《尔雅》、《广雅》仅各辑录七十多条;明杨慎著《古音复字》五卷,是书虽专辑复字,但错误较多,流传亦不广;方以智《通雅》辑录二百多条,方氏意在申明通转,于重言词并未详加训释。至史氏方始重视重言的作用,他在《自序》中说“形容之妙,每用重言;名物之称,尤多复字。”《叠雅》一书遂专门搜辑经史子集和诸家注疏中的叠字,“凡诸雅所已载者,旁搜以参其异同,诸雅所未载者,博采以考其源委”(《中国训诂学史》),成为训诂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专释重言叠字的专著。是书仿《尔雅》体例,但不标明门类,略依类记之。字异而义同者,汇为一条;字同而义异者,则分属各条;同一重言叠字的异体字或假借字,用双行小字,注于该词目之下。一条之中类聚若干同义之叠字,然后总释其义,如第一条“岩岩”、“峨峨”、“隗隗”、“渐渐”等五十七个叠字词,然后释以“高也”。是书对所辑录之词,不仅训释其意义,且博引群书,详加疏证,遂使其所确定的义诂令人信从,做到了信而有征,而且亦为学者理解其义诂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凡所征引,均按经史子集顺序排列,详注书名、篇名,有些还注明作者及其时代。这些特点不仅说明作者治学严谨,而且方法亦较前此诸雅改进多矣。其例如卷一:“枚枚、绵绵、緻緻、沐沐,密也。《诗·鲁颂》:‘实实枚枚。’毛传:‘枚枚,砻密也。’又《周颂》:‘绵绵其麃。’《尔雅·释训》疏:‘孙炎曰:绵绵,言详密也。’魏曹植《洛神赋》:‘思绵绵而增慕。’《文选》李善注:‘绵绵,密意也。’唐韩偓《屐子》诗:‘六寸圆肤光緻緻。’《说文》:‘緻,密也。’梁简文《南郊颂》:‘故以熊熊灼灼,炫两明而仰七曜;纷纷沐沐,承五烟而带三灵。’《太玄经》:“密雨溟沐。’注:‘溟沐,细密之雨也。’案:沐沐,亦细密意。”《叠雅》共四百六十条,每条有多至七十六个叠字词的,是书可谓集叠字大成之作。书后附《双名录》一篇,搜录叠字之人名。书初刻于同治三年(1864年),通行者为《止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事编内篇

    六卷。明孙慎行(1564-1635)撰。孙慎行字闻斯,号淇澳,武进(今属江苏)人。学者。万历进士,授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后托病归。《明史》本传称其“操行峻洁,为一时缙绅冠”。有《

  • 刘端临遗书

    八卷。附《两世乡贤录》一卷。清刘台拱(1751-1805)撰。刘台拱,字端临,江苏宝应人,二十一举江南乡试,后累试春闱不第,大挑二等,授训导。刘台拱精古学,凡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靡不贯通。其于汉、宋

  • 易学三编

    三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历来治易者,由于系辞切于民故,其解说亦不厌其详。而卦图符乎天道,故解说多概从其略。致使作为周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图洛书仅存其数,与“周易”并列的“连山”、“归藏

  • 说文经字正谊

    四卷。清郭庆藩撰。参见《说文经字考辨证》。是书为增补陈寿祺《说文经字考》阙略而作。郭氏自序云:“钱氏《潜研堂说文答问》就许书考证诸经异文,凡三百余字,信足羽翼群经,俾益后学,余服膺有年,犹思补其未备。

  • 平定耿逆纪

    一卷。清李之芳(1622-1694)撰。李之芳字,园,山东武定(今山东惠民县)人。顺治年间进士,官至浙江总督,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棘听集》,《文襄奏疏》。《平定耿逆记》中载康熙十二年(167

  • 渼陂集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 奕载堂古玉图录

    一卷。清瞿中溶编撰。瞿中溶,字木夫,江苏嘉定人。此书原稿藏于丁氏“八千卷楼”,徐乃昌录副后,由瑞安陈准刻印出版。书虽称图录,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图谱,而多为考释。书中著录古玉五十器,上起周秦,下及隋唐。

  • 戴东原集

    十二卷。《札记》一卷。《年谱》一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学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师事婺源江永。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诏任《四库全书》纂修官

  • 百名家诗选

    八十九卷。清魏宪(生卒年不详)编。魏宪字惟度,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据杭世骏《榕城诗话》载魏宪著有《枕江栋集》今未见其本,盖已亡佚。魏宪因曹学佺有《十二代诗选》,收诗止于天启年间,故续成此集以补之。

  • 两曹旧事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光绪进士,用主事,分刑部学习。因此将部中的各方面情况汇为是书。(元旷另有《南宫旧事》一卷,已著录)分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四川、山西、湖广、广东、广西、河南、陕西、云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