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即墨县志

即墨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莫辨鲁鱼。急与邑中绅士商讨,重修县志。不久因政务烦冗,未修成其志,过了十年,设局改志,参校厘订,正讹辨错、删繁就简,历五月而新志成。《即墨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此志乃取诸家志稿,承袭旧志体例而作。其中疆域、沿革、赋役、人物,极为精核简括,较前志加详。其可称之处有三:一是自秦汉以来,事与人有关即墨者,概不遗。二是在人物的取舍方面,提出了“人物盖棺后定,今以殁后三十年为准”;三是在艺文方面,提出:“切关墨邑事或有关国计民生者录之。”对赠答、风云月露类诗文则一律不录。总览全书,其史料翔实,取材详略得当,较康熙旧志,大有进步。②十二卷,首一卷。清林溥修,周翕鐄纂。林溥,扬州人,进士出身,同治七年(1868)任即墨县知县。周翕鐄,邑人。考《即墨县志》,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尤淑孝重修后,距其时又一百三十余年,未尝续修。林溥莅任后,正值社会安定,取旧志阅之,仍残缺不全。林溥慨然立志重修。翌年得周翕鐄所辑邑志正误稿,见其征引博赡,遂延邑中绅衿,分任采辑,体制仍沿袭旧志,细目亦不改,而略有增损,于前志之阙者补之,误者正之,漏者增之,复者删之,格于例而未入者,考而载之,得诸闻而异辞者,辨而存之。历数月稿成,同治十二年(1873)付梓。《即墨县志》同治十二年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十二门,七十一目,为: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学校志;卷四武备志;卷五赋役志;卷六职官志;卷八名宦志;卷九人物志;卷十艺文志;卷十一大事志;卷十二杂稽志。卷首有序、凡例和图十三幅。此志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略古详今。其可称之处有一,即在书中每重要条款下,皆加以按语评论考证,或辨旧志之误,或正传闻之讹,有裨史事。

猜你喜欢

  • 神农书

    一卷。神农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神农书》共二十篇,是一本讲农耕技术的书,原书已不可见。清代马国翰以唐代《开元占经》为主,以《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刘子新论》为补充,摘录出有关

  • 元丰类稿

    五十卷。宋曾巩(1019-1083)撰。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聪颖,读书即成诵,十二岁作六论,援笔立成,深受欧阳修赏识。嘉祐二年(1057)与苏

  • 少石集

    十三卷。明陆釴(1441-1490)撰。釴,字鼎仪,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山东通志》。著有《山东通志》。此集共十三卷,诗五卷,文七卷,杂著一卷,集前者张时御序。时御在序中称其“华不近

  • 词话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生平见《仲氏易》条。据《西河合集·序》称:“此书本四卷,佚其二卷,不敢赝补,仅以半刊行。”由此可知此书为缺帙,并非完整。毛奇龄词作较优于诗,而且论词亦多有

  • 周易本义辨证补订

    四卷。清纪磊撰。宋代朱熹依吕祖谦的《古易音训》撰《周易本义》。但至明代,治易者却把其割裂附于程颐《易传》之后,使人们很难见其原貌。清代惠栋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吕氏《古易音训》、《朱子语类》、程氏《易

  • 韩诗外传疏证

    十卷。清陈士珂撰。陈士珂字琢轩,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丁酉(1777)举人。该书以《韩诗外传》为纲,取诸书互见者备录于左,相互印证。所录诸书,经部有《尚书大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 花帘词

    一卷。清吴藻(1799-1862)撰。吴藻生平见《香南雪北词》辞目。本书收词共一百六十八阕。令、慢皆具。其于古人之词,不宗一家,如〔菩萨蛮〕、〔江城梅花引〕、〔河传〕、〔祝英台近〕诸首,皆缠绵宛转,韵

  • 四书简题

    四卷。清李元春撰。是书首有自序,言“凡书悉有题,而题四书,简为最先。所题皆阅旧说未能了,思之而得者”。其于旧说引《松阳讲义》、《四书汇参》最多,虽遵朱注,间或也能持平。书中也有关于大义者,如谓成子弑简

  • 牧羊记传奇

    二卷。明无名氏撰。此剧明吕天成《曲品》卷下著录,题马致远作。清高奕《传奇品》亦从之。但元马致远作杂剧十五种中,绝无此作。此本二卷,二十五出,演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终得还朝故事。全剧本于汉史,微

  • 丁辛老屋诗集

    十二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名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1754)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