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兴县志

博兴县志

①八卷。清万云修,迟龙宾纂。万云,辽阳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博兴知县。迟龙宾,邑儒学训导。万云任博兴知县,正逢奉檄普修郡邑之志,万云即从事修辑,邀集邑中荐绅耆硕,聘用迟龙宾为编辑,广为搜采,历数月而新志成。《博兴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此志简陋不备,史料亦不完整。②八卷。清李元伟修,王昌学纂。李元伟字侪英,湖南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博兴知县。王昌学,邑人。李元伟掌博兴四年后,因河浚民安,念博兴历来灾害多,文献多佚,于是设局重修邑志。踵旧增新,补亡订误,遂成新志。《博兴县志》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方舆;卷二建置;卷三河渠;卷四赋役;卷五典礼;卷六官师;卷七人物;卷八艺文。每门下附有诸小目。此志录有旧闻者十分之二,搜采时事者十分之三,较之故志,已灿然大备。其虽以旧志为蓝本,然内容大加厘定,可视为邑志中杰构。

猜你喜欢

  • 安定言行录

    二卷。清丁宝书撰。宝书,晚清浙江潮州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胡瑗言行。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丁氏曾于咸丰年间采摭宋人著述中有关

  • 尚书古字辨异

    一卷。清李调元辑。此书因日本山井所著的《七经孟子考》写本中,有《尚书古字考》一册,大都是从金石资料及隶、篆各书之有关《尚书》者中纂集、摘录出来的。李调元又从各种书籍采集古字,与日本本加以校雠,写成《尚

  • 臣轨

    二卷,武则天撰。武则天(约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省)人。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执政,废中宗为庐陵王,居睿宗于别殿,不得预闻。又改东都为神都,改诸司官号,立武氏宗庙。徐敬

  • 干禄字书

    一卷。唐颜元孙(?-714)撰。元孙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为颜师古四世从孙,颜杲卿父,颜真卿诸父。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滁、沂、濠三州刺史。是书为现存最早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它以颜师古

  • 礼论答问

    一卷。南朝宋徐广(352-425)撰,清马国翰辑。徐广,字野民,或作野人,以避唐太宗讳,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官至中散大夫。《晋书》、《南史》均有传。《晋书》云:“广《礼答问》,行于世”;《南

  • 吴县图志

    清同治年间刊行本。此图为吴县腹地之图。凡分二十七部,为图三百四十二幅。自明季以来,吴县之鱼麟册籍,悉已销毁,为杜绝侵占之弊,同治壬申(1872),邑令高心夔令用冯氏丈田法,以罗盘弓尺,节节实量,缩绘入

  • 经学历史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南宋书

    六十卷。明钱士升撰。钱士升事迹详见《周易揆》。是书是因《宋史》繁冗,故为删削,所刊削者为一些奏疏,以及所历任官职,其它史事无甚增删。但在删削中,有其不妥之处。如《宋史》有奸臣、叛臣传,意在告诫后人,但

  • 桐阴旧话

    一卷。宋韩元吉撰。韩元吉字无咎。宰相韩维玄孙,官至吏部尚书。自号南溪居士,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小集》等。《桐阴旧话》所载为韩氏家事世旧闻,从韩亿到韩综、韩绛、韩绎、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