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字原
一卷。清戴姜福(生卒年不详)撰。姜福江苏昆山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生。是编从《说文》九千字中,择出典型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依据《说文》的说解,撰为总叙、虚形、人状、地势、天象、物态、奉养、治生,称谓、国别、治本、治标、孳字、义类、推究、流别、俗变、后序十八篇。总叙述华字之为形书,末篇述本书之大旨,余则各从其类,分别述之。是编既能囊括许书,便于学童阅读,又能借古人造字之形,说明中国之政俗,不失为一部颇有价值的书。是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油印本。
一卷。清戴姜福(生卒年不详)撰。姜福江苏昆山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生。是编从《说文》九千字中,择出典型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依据《说文》的说解,撰为总叙、虚形、人状、地势、天象、物态、奉养、治生,称谓、国别、治本、治标、孳字、义类、推究、流别、俗变、后序十八篇。总叙述华字之为形书,末篇述本书之大旨,余则各从其类,分别述之。是编既能囊括许书,便于学童阅读,又能借古人造字之形,说明中国之政俗,不失为一部颇有价值的书。是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油印本。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
三卷。明都穆撰。都穆,详见《金薤琳琅》条。都穆好金石遗文,所作《西使记》、《金薤琳琅》诸书,载古碑为多。《吴下冢墓遗文》三卷,为专录吴中铭志之文,计三十四首,为诸家书集中所不见,故谓之遗文。“四库存目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6)撰。方回生平详见《续古今考》辞目。是书选唐、宋两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其大旨为排斥
二卷 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亦称《汲冢纪年》。案《晋书·束晳传》,晋太康二年(281),汲县人发魏襄王墓,得古书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今世所行题沈约注,亦与隋志相符。顾
清宋朝桢修,陈传弼纂。宋朝桢,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潍县知县。陈传弼,邑人,举人出身。按潍邑志,共三修,即明万历、清康熙和乾隆两朝。潍县自古为文化名邦,而邑志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张耀壁重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
三十一卷。明寇慎撰。慎字永修,号礼亭,自号祋祤逸叟,同官(今陕西同官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苏州府知府。寇慎归宗王学,故书中多辟朱子之说,而某些观点近于禅理。
一卷。近代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光绪间侨寓吴县。著有《南献遗征》、《廋碧词》、《大鹤山房诗文集》等书。是书系探究许学渊源,考释所采诸说的著作。郑氏以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