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音略

十三经音略

十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浙江海宁(今海宁县)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广西岑溪知县,在任期间,革除陋规,全不扰民,有古循吏之风,因忧离职。归家三十余年,潜心学问,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孝经外传》一卷、《尔雅补注》四卷、《小学余论》二卷、《佛尔雅》八卷、《辽诗话》二卷、《杜诗双声叠韵》八卷、《〈红楼梦〉随笔》等。周春曾遍读释藏六百余函,也曾浏览四部七略,究心字母,在韵学方面尤有心得,本书即为其音韵学方面的成果。全书以陆氏《释文》为权舆,参考《说文》、《玉篇》、《广韵》、《五经文字》等书,共成十二卷,其中《易》一卷,《书》一卷,《诗》二卷,《春秋三传》一卷,“三礼”一卷,《四书》一卷,《孝经》一卷,《尔雅》三卷,后附《大戴礼》一卷,因为《大戴礼》宋朝时曾被列为十四经。周春治音韵,字必审音,音必归母,一丝不苟,从而使本书成为研究反切的最精之书。周春深通音韵,讲求字母,是音韵学之正宗,因此,对前贤及时辈多有评论。其《致卢文弨论音韵书》,认为顾炎武全然不讲字母,毛奇龄字母之学也颇为粗疏,并痛诋明代陈第,对江永、戴震之说,也以为不对。称赞李光地恪守古法,最为醇正,其说毫无瑕疵;推崇潘耒的《类音》穷究南北古今的变化,尤为精妙。其《答钱大昕论毛诗叶韵书》,也与钱氏不太相合。但本来就不应该用后出的韵往前去套“三百篇”,更不能以字母去套“三百篇”。所以叶德辉读本书时,认为周春拘于字母之说,抹杀前人成果未免过于自信,(见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二)。不过周春认为不可师心,应讲求字母,乃是笃论,也是音韵的正宗。何况本书既精且博,一以字母为归,颇为严谨。如其《易音辨》说,“‘需’,陆氏《释文》音‘须’,心母字也,今通读如‘舒’,乃心音转为审也。‘濡’音‘儒’,‘繻’亦音‘儒’,并日字母,今通读‘濡’、‘繻”并如‘舒’,则由‘需’字偏旁而误”,等等。有《周松霭遗书》本,粤雅堂丛书本(二编第十一集)、丛书集成初编本语文学类,有十三卷附录一卷本。

十二卷。清周春撰。周春生平见“尔雅补注”。本书主要是对《十三经》文字辨析音读。主要内容有:(1)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2)据音辨物,究其形状;(3)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4)辨别音同义异的词语;(5)辨析俗字而主从今;(6)辨析本字而不泥古。此外,对《十三经》的异文和注释音切,有所考证;对《说文》的“读若”之例亦加以分析。音注颇多重出,不够统一,分类尚欠条理。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西山读书记

    六十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西山读书记》共有甲、乙、丙、丁四记。《甲记》言性理,兼及治道,出处。大抵本于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宋元之际,仅有《甲记》

  • 空同子纂

    一卷。明李梦阳(参见《空同子》条)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此书,题“无撰者名氏”。《四库》馆臣认为此书并非李梦阳所作,而是他人节取李梦阳《空同子》内容的十分之二三而刊刻售卖,欺蒙世人以获利。但《中

  • 儒言

    一卷。北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因自号景迂生。官至试中书舍人,兼东宫詹事。说之淹贯群书,著作繁富。有《景迂生集》,晁公

  • 凰求凤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主人公吕曜,字哉生,金陵人,少年乡荐,才貌并绝。青楼女子皆倾心他,少年时就奉《感应篇》读之,力守色戒。独与妓女许仙友善。许仙貌美能诗,爱曜特甚,发誓要嫁给吕曜。

  • 东壁遗稿

    二卷。明蒋寿(约1476前后在世)撰。蒋寿,字仰仁,长洲(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徐有贞之外孙。九岁能究经史百家言。十一岁补郡学生。年仪十七岁卒。蒋寿才气溢发,为文有苏轼风。著有《东壁遗稿》二卷,祝明

  • 化学指南

    十卷。法国毕利干(1887-1894)撰。毕利干,1866年来华,任北京同文馆化学兼天文教习。编出第一本中文化学教科书即《化学指南》,译有《化学阐原》,《法国律例》等书,此外还编有一部《法汉字汇》。死

  • 尚絅斋集

    五卷。明童冀(约1361前后在世)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1376)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

  • 黔记

    六十卷,明郭子章纂。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太和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山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述甚丰,著有:《豫章书》、《阿育王山

  • 伤寒治例

    一卷。明刘纯(详见《杂病治例》)撰。此书撰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刘氏依《内经》、《伤寒论》之理,补入后世方药治法撰写而成。书中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从发热起至循衣摸床止

  • 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