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音义故例

十三经音义故例

一卷。清孙葆璜撰。葆璜字仰屾,原名衍庆,字柳君,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此书总例二十二条,凡例二十五条。“故”是“诂”的意思,由今言而通古义,所以称“十三经音义故”。总例大致分为“字体”和“音义”。字体主《说文》,经有而《说文》无的字,从《字林》、《玉篇》、《广韵》、《集韵》中辑补。注疏用阮元十三经,校勘记辅以严可均《唐石经校文》。如《周易》之子夏、京房、荀爽、郑玄、虞翻诸传本,《尚书》的《尚书大传》、《逸周书》,《诗经》的齐、鲁、韩三家诗逸篇,《礼记》的大戴记,《周礼》的故书,《仪礼》的古今文异字,三传外的《国语》,汉魏唐宋石经的不同今本,以及《说文》、《字林》、《玉篇》之引经异字等等,皆刊登之。音义主陆德明《释文》用卢文弨考证本,参考影抄宋本,通志堂本,只注意经文而舍弃注文。对于《释文》也并不遍引,只是陆氏所谓本或作某字,既合于《说文》,又为监本所不载的,则必表而出之。群经中又以《尔雅》为主,用邵晋涵正义本,兼选取《小尔雅》、《广雅》、《方言》。王经原疏除《周礼》、《礼记》、《诗经》外,《仪礼》用张尔岐的《郑注句读》,《周易》宗李鼎祚《集解》,《尚书》引江声《集注音疏》、孙星衍《今古文注疏》,对于二十九篇之外的不予重视,二十九篇之外的为群经所无的字,则一例刊登之。《书序》及百篇逸经中附见于《书序》的,也一并涉及。其《凡例》分目是:正、体、阙、逸、刊、补、通、别、存、释、形、重、省、包、特、详、略、析、合、连、互、附、仍、约、繁。每条下系以说解。按此书作于嘉庆间,其时金日追的《仪礼正伪》,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尚未出,确实比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为优。只是凡例所举,微嫌于繁。有道光二十六年己学斋刊本。

猜你喜欢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永定河志

    三十二卷。清李逢亨撰。李逢亨,曾官永定河道。永定河见于《水经注》、《北河纪》、《水道提纲》、《直隶河渠志》诸书。只列为众水之一,未有勒为专书者。李逢亨治永定河时,因辑览旧章,详察形势,以成此书。清嘉庆

  • 别本熊峰集

    四卷。明石珤撰。石珤,字邦彦,号熊峰,蒿城(今属河北)人,生卒年未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珤有《熊峰集》十卷。(已著录)朱彝尊《明诗综》称珤所著集名《恒阳集》

  • 诗经音韵谱

    五卷。《触解》一卷。清甄士林撰。士林字毅庵,汝州(今河南汝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曾任平原县知县,罢官后主讲于清源书院,本书即成于此时,卷首有著名学者马瑞辰序,又有自序、例言、四声指掌图、

  • 修武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继照修,金皋、袁俊纂。冯继照,字荻桥,山东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道光十三年(1833)来任知县。金皋,字枚偶,江苏江阴人,曾任安徽建德县教谕,候选知县。袁俊,字叔英,江苏阳湖县(

  • 秦陇回务纪略

    八卷。清余澍畴撰。余澍畴,生卒年不详,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同治元年(1862年),江皖太平军、捻军及在云南起义的蓝大顺(即蓝朝柱)兵入陕西境内,陕省回民揭竿起应,围攻地当陇蜀咽喉的凤翔府。时余澍畴

  • 识字略

    三卷。清宋宗元撰。宗元字悫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分十部隶字,凡一字数音者,皆就其读音之异而诠释其义。宗元此书盖在辨正文字之音义,书中所辑之字,以兼韵字为主,随韵注明某字某韵某义,并引经史注释为证。

  • 凝斋遗集

    八卷。清陈道(公元1707年-1760年)撰。陈道,字绍洙,号凝斋,江西新城人。乾隆戊辰(1748)进士。著有《凝斋遗集》。是集凡八卷,集为其子陈守城等所刊,文六卷、诗二卷。其文多讲学之作,学究气甚浓

  •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

  • 古今词统

    十卷。明卓人月(约公元1644年前后在世)编。卓人月生平不详。此书既为词集,又杂记词林琐闻。书前有崇祯二年(1629)孟称舜序。书中选录明代以前历代词人作品,又录何良俊《草堂诗余》序、杨慎《词品》序、